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的“新加坡夢”

http://www.CRNTT.com   2009-02-10 06:37:23  


 

  在呂元禮看來,中國之所以對新加坡情有獨鐘,首先是因為領導人的治國理念相近,鄧小平和李光耀都是理性務實的人。鄧小平一直宣導的“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貓論”、“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抓緊時間幹”,在“姓社姓資”問題上的“不爭論”,與李光耀長期信奉的一切以行得通為原則的“行得通論”;認為演進而來的制度比製造出來的制度更優秀,提出鞋子“穿得越久,就越覺得合適”的“鞋論”, “讓我們培養這些技能和這種工業生產能力,是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將來怎樣,讓下一代去決定”的“存而不論”,其精神氣質是一脈相承的。

  反之,如果是毛澤東時代,很難想像會提出學習新加坡,因為毛的浪漫性格和李光耀的腳踏實地迥然不同,甚至兩人的生活習慣也毫無相同之處,毛的日常生活是“一庭花草半床書”,而李光耀則強調縝密、整潔、有條不紊,公開表示“我不喜歡我的桌子亂七八糟,如果不整齊,會影響我的精神”。

  而在現實層面,從經濟建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到公共秩序,新加坡這個建國歷史只有40年的國家,已遠遠走到我們前面了。但這顯然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因為世界上達到如此發達程度的國家還有很多。呂元禮認為,政府觀念和作風相近等是更為實際的原因。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中國不可能學習美歐的兩黨、多黨輪流執政,中國官員會對新加坡產生親切感:原來世界上有一個管治理念如此像自己的地方,而且管理得很不錯。而成為新加坡那樣政黨制度近似而又管理高效的國家,似乎是觸手可及的夢想。

  被誤讀的新加坡

  長期以來,中國人學習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兩國“國情相同”,很多中國人都誤以為新加坡40多年前建國時,就像中國深圳一樣,是個一文不名的小漁村。其實新加坡早在1825年就開埠了,比香港還早了10多年。早在19世紀,總督萊佛士就採用了自由港免稅政策,新加坡很早就接觸了市場經濟,迅速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城市。

  香港學者梁成錦就認為,新加坡歷來都是按城市功能設計和修造的,它既沒有沿海和內地差距,沒有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也沒有城鄉差別。被萊佛士發現3年後就變成國際貿易口岸的新加坡,與100多年來戰亂頻仍、剛聚精會神搞建設不到半世紀的中國相比,“從何說起‘國情相近’”?

  另一個流傳已久的對新加坡的誤解是,新加坡的成功靠的是威權主義。呂元禮認為,威權只是新加坡的一個方面,人民行動黨為維持一黨長期執政,當然離不開利用執政資源來鞏固其統治,全面阻止反對黨坐大,更不允許其上臺執政,但另一方面則必須以較好的政績和廉潔的作風來取得人民的信任,贏得他們的選票,鞏固自己的執政之基。人民行動黨能長期執政,關鍵是其貫徹了“為民服務”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提倡的那些東西,在新加坡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國會議員和政府內閣成員,每週必須有一個晚上接待選民,最多的一年要接待5萬人,總理李顯龍也不例外。接待的房間很簡陋,經常連空調也沒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