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鬧場為馬英九拒絕捱批提供藉口 

http://www.CRNTT.com   2009-02-21 07:48:11  


 
  第五場是“總結報告”。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坐鎮主持,呂秀蓮前往致詞外,與談者大多是前政政官、民進黨“立委”、偏綠學者等,也有個別曾是藍營和“紅衫軍”的成員如劉憶如、簡錫階等。

  由此可見,“民間國是會議”的討論子題,充滿了對馬英九政府的批判,如“馬政府在經濟及就業政策上的錯誤”,“草率開放對中國經貿的後遺症”,“馬政府在財政及賦稅政策上的錯誤”,“馬政府在紓困政策上的錯誤”等。很顯然,民進黨和台聯黨是意圖藉著舉辦“民間國是會議”,來挑起民眾對執政國民黨的不滿和對立,並企圖轉移視線,消減正受“扁案”影響的民進黨的窘境。絲毫沒有真正“共商國是”,搞好台灣經濟的意思。

  實際上,“國是會議”,顧名思議就是朝野各政黨坐在一起討論協商國家大事的會議。一九九零年三月十六日,六千多名大學生在中正紀念黨廣場靜坐抗議,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民主改革時間表”四大訴求。這次“學潮”為正要壓制黨內非主流派的李登輝所利用,以回應學生訴求為由,於六月至七月間召開“國是會議”。為擴大參與機制,包括國民黨及民進黨人士,學術界的知名學者,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都在被邀請之列。會中討論了“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修憲”、“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等議題。雖然其中的一些議題曾引發激烈爭論,各方人馬各持己見,但整體而言,對台灣未來政治藍圖的意見大都是一致的,對於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總統”開放直接民選等政府組織制度改革等等,或是重新評估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各方都有相當的共識。會中並就以下問題達成了共識:一、“國民大會”及“立法院”的全部席位開放選舉;二、台灣省長,台北、高雄兩市市長等職位開放民選;三、必須廢止“戡亂時期的條款”及“戒嚴”體制。由於李登輝在會議上與與會的民進黨領導人及前政治犯許信良握手,也顯示了政治反對黨在台灣的合法性。

  由此可見,“國是會議”應是由執政當局召開並主持,邀請各政黨及社會各界傑出代表參加。而民進黨和台聯黨作為在野黨,是根本沒有資格主辦及主持“國是會議”。可能是基於此,後來在籌辦過程中,主辦方悄悄地將之易名為“民間國是會議”,才免致鬧出“篡奪朝政”的政治笑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