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周其仁:中國經濟面對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07:37:28  


 
  中國也是美國一個很大的債主。中國借出的錢首先來自貿易順差,就是中國的出口多、進口少,中間的差額越來越大。順差進入中國,按現行體制就要結匯,要跟人民銀行換成人民幣,然後就變成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匯資產,就有了大量外匯儲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元資產,包括購買的美國國債和資產,於是大量的錢進入了美國。 

  固定匯率產生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歷了一波景氣的變化,突出因素就是中國的出口能力越來越強。這一方面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人工很低、制度很貴,很多事做不成,但是改革開放之後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中國人很聰明,特別是啟動了民營經濟、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國人也肯學習,學習第一階段就是仿造性的學習,東西拿來看看就做出來了。 

  另外一方面,中國的出口能力也跟匯率有關係。中國出口是用人民幣買生產要素,做出產品,然後以美元作價賣出去。中國出口好與不好,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有關。中國的匯率制度有很大的變化,在匯改之前匯率是高於人民幣幣值的,官方匯率差不多是5塊人民幣之內,但那不反映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的真正價格。人為高估人民幣,壞處就使中國經濟和世界市場人為隔開了,因為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不拿正確的參數去比。 

  這個問題是在1994年中國第一次匯率改革當中解決的,朱熔基當時領導了這場改革,基本辦法就是使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靠攏,所以一下子到8塊甚至9塊。可是當時提出要實行以市場為基礎的匯率之後,遇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周圍國家的貨幣都在貶值,對中國是很大的壓力。如果人民幣也貶值,周圍國家跟著再貶,就像企業打價格戰,就沒有完了。當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德國都來勸中國,人民幣不要貶值。當時中國考慮了裡裡外外的情況,對國際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這對中國經濟短期是有壓力的,但長期看,後來證明,走出亞洲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堅持不貶值有正面的作用。

  1997年之後,中國的匯率等於是一個沒有宣布的固定匯率,8.2元左右差不多實行了10年。這期間,中國和美國經濟都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中國經濟有了巨大的變化,生產力的進步很快,這樣在交易對手看來,中國貨更加物美價廉。結果就是對中國貨的需求量增加,美國大量進口中國貨,“中國製造”衝向全球,順差越來越大,同時也引發了中國國內一系列的變化。 

  1998年後,中國對內是啟動內需,特別是大手搞基建;對外是在沒有宣布固定匯率的固定匯率,出口能力越來越強勁。內外都上來了,總需求就頂上來了。2004年出現所謂的“結構性過熱”,其實是巨量的貨幣流動性在市場裡漫游,衝到哪裡哪裡“亮”:鋼材價格、房地產價格、股票價格,直到普洱茶的價格,沒有不飛漲的;最後才在2007年4月後衝擊CPI.人們都說現在是很冷的冬天,但不要忘了,中國經濟剛剛過了好幾年非常熱的夏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