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光遠:東歐危機提醒中國調整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3-05 08:21:30  


 
  這意味著,中國在危機應對的政策和目標上也應進行重新評估,及時修正藥方,實事求是地檢討之前公共政策的得失,並及時啟動更大規模的應對預案。如何應對這場危機,以及我們之前提出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顯然已經成為“兩會”當仁不讓的頭號熱門話題。希望代表和委員能够通過公開的辯論,厘清我們對危機本身的認識,重新去預定宏觀目標,並在進一步應對措施上能够達成共識。 

  首先,我們如何重新確定2009年的增長目標。如果我們考察一下人類發生的比較大的金融危機引發的衰退,鮮有兩三年就觸底反彈的可能,一般衰退的周期平均在5年左右。1929年大蕭條,一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05年才算擺脫。本次金融海嘯史無前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顯然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超越了想象。在國際貨幣組織四次下調2009年的增長預期、美國GDP大跌、歐盟經濟積重難返、新興國家進入高危病房的情況下,我們想通過政策刺激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確非常困難。我們要重新考慮,如何去保經濟,保經濟是否一定意味著非要達到8%,需要我們在經濟增長的“量”和質上做一個選擇和權衡。從政策的出發點看,“保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就業,我們是否考慮,在確立一個更合理的增速的同時,實現一個比較好的就業格局,還是依然通過高增速來帶動就業。 

  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引出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即在全球經濟短期復甦的概率很小、中國經濟因外需的減少而下滑的情況下,我們無疑將面臨在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基礎上,出台更大的拯救經濟的方案。對於四萬億,大家的擔心是,本來我國經濟的一個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投資過高,這種通過更進一步的投資來刺激經濟的手段,從我們的政策空間而言,無論是擴大赤字,還是通過其他方式,都是可以考慮甚至肯定會採取的選項,通過進一步加大投資,有可能在經濟增長上達到8%的目標,但顯然會導致經濟本身失衡的情況更為嚴重。 

  對以上兩個問題的最終回答,顯然依賴於第三個問題:在宏觀政策的目標取向上,我們是著眼於救急,還是下大力氣解決經濟結構本身的失衡問題,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在當前這種嚴峻態勢下,救急顯然是必要的。但是,中國經濟困境的最終根源不是外部的,而大多屬於我們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解決投資、出口、內需失衡的長久方案,即使能够確保經濟的短期增長,也可能會面臨更長期的調整的痛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