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中評社台北論壇:台灣經濟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5 00:16:35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
與會者合影。
  中評社台北3月25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台灣競爭力論壇昨天下午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論壇,研討台灣經濟的困境與出路。

  論壇由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彭錦鵬主持。評論員有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莊奕琦,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謝明輝。

  莊奕琦認為,面對這波金融風暴,整個亞洲都因國外需求減低而嚴重受創,馬政府上任以來,沒有提出完整的經濟願景與政策,人民信心不足,消費投資意願不強。政府應扮演積極角色,一方面透過寬鬆貨幣政策,防止危機惡化;另一方面擴大消費性的支出,讓公共性投資帶動民間投資,投資軟實力設施,讓服務業轉型,營造台灣走向創意型經濟體。

  謝明輝認為,台灣經濟情勢的問題在於出口不振,內需市場不夠大,貿易依存度過高。而政府搶救失業率無所不用其極,短期措施只能揚湯止沸,卻排擠到長期財政政策;當前首要之務是貶值救出口、經濟結構轉型,發展醫療電子、綠色能源等相關產業,訂出長期、短期目標,政府加大力度與執行力,規劃完善配套措施,遊擊戰與正規戰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效果。

  張亞中表示,從政治認知面上來看,台灣十幾年的困境可從6點來考察。一、是商業至上思維,還是意識形態與政治掛帥?二、是有容乃大,還是主體性萬歲?三、在創造商業契機上,是秉持我為人人的精神,還是希望人人為我的心態?四、處理周邊鄰近關係時,態度是謹小慎微,還是夜郎自大?五、是地利勿失,還是站在巨人肩膀?六、天予要取,還是抓住全球化的機會、把大陸當作走向全球化的跳板?如果大方向的認知無法調整,細則微調都無法撼動台經濟長期衰退趨勢。

  洪奇昌說,除非美國景氣復甦,台灣外需型產業才有可能復甦,馬政府應該據實以告,台灣還要再辛苦一陣子。過去過度依賴出口、集中在IT產業,現在產業發展戰略、結構、基礎建設等都要透過政府積極作為;台灣未來經濟趨勢,政府應從出口代工型產業逐步轉換到知識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等產業,與美國、日本、大陸緊密聯繫,美日中分居世界第一、二、三大經濟體,台灣仍具有優勢。

  林建甫指出,馬英九推動2.5產業政策是台灣經濟重要的發展方向,結合服務業與生產製造業,將全世界供需拉到台灣;大三通也是正確的方向,過去台灣金融業競爭力相當弱,政府應當努力走出去,目前兩岸金融事務不相往來,應盡速簽訂兩岸MOU、貨幣清算機制,才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

  彭錦鵬最後作了幾點總結:第一,與會人士對於台灣經濟的發展皆深具信心,因為台灣過去的發展累積了相當多的國際化人力資本,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發展,也都能夠與國際接軌;第二,中國大陸的崛起日益明顯,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第三,台灣的經濟發展,面臨轉型期的強烈的需求,必須要進行制度性的轉換,對於文化產業、生技產業這些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政府必須加速推動;第四,大家對於政治制度和政策,都有很高的期許,希望能夠建立願景,讓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以及希望政府在用人,特別是高階層決策人員的任用上,有所改進,這是公共建設中一個最基礎的建設,如果能夠達成的話,未來台灣經濟的發展還是非常光明的。

  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等亦參加論壇。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