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震後清明 北川見聞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09:45:52  


北川中學廢墟的﹃書信墻
 
  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李遠國說,此次公祭蘊含了大量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儺戲,在原始社會就是用來祭祀天地神的,如今則用於祭奠逝去的普通人和先烈。而點魚(用毛筆點睛)則寓意著年年有餘,是新加入的元素。

  全省高峰:139萬人次

  本報訊(記者舒張惠)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統計,昨日全省祭掃人數達139萬人次,是今年以來祭掃人數最多的一天。 

  成都磨盤山公墓工作人員介紹,昨日到公墓祭掃的市民約8000餘人,車流量1000餘輛。前往祝望山祭掃的市民約3000多人,車流僅100多輛。雖然成都各大公墓沒有出現打擁祭掃的高潮,省內其他地方卻迎來了祭掃高峰。

  清明的微風,帶著憂傷的哀鳴,吹過災區的斷壁殘墻……

  墻上留信跟同窗“說說話”

  在北川中學廢墟的鋼絲護網上,有一面從地震以來不斷翻新的“書信墻”,曾經在這裡上過學的孩子們,把想對廢墟下師生們講的話寫在小紙片上,一張連一張貼出了白花花的一大片,成了一面很特別的“墻”。 

  “來看你們了,很想你們,我們都很好”、“我會好好地活著,這是對你們的最大尊重,安息”、“大哥哥,大姐姐,天堂的路黑不黑,雖然你們在天堂,我們在人間,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紙條上的話都很簡短,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思念、友誼、堅強讓人感動。 

  上午11時開始,校園裡的孩子們越來越多,不少人是放假後從綿陽長虹培訓中心北川中學臨時校址趕回來的,搭乘公交車需要一個半小時以上。高二(5)班的景艶和同學們也來了,地震時,她和班裡60名同學一起從教學樓逃生,只出來了20多個,今天她專門來看看昔日的校園,跟同學們“說說話”,了卻自己的心願。 

  清明的細雨,裹著心酸的哽咽,灑過災區的大街小巷…… 

  縣城走走讓媽媽聽聽腳步聲 

  在北川縣城廢墟農貿市場旁,一對雙胞胎姐妹正在殘破的高樓前駐足觀望,神情肅穆,她們是放假後專程從八一帳篷學校趕來看望自己的媽媽的。自從大地震後,小姐妹們很思念“失蹤”的媽媽,但至今都不知道母親究竟在哪裡。小姐妹讓爸爸帶著她們在城裡的主要街道走一遍,她們“相信地下的媽媽能聽得到我們走路的聲音,因為,她從來在屋裡憑聲音就能分辨門外回來的誰是姐姐誰是妹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