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澳門只有加強與內地合作才能增強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5-07 07:59:45  


珠三角有望成世界級都市圈
  中評社北京5月7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載文“澳門只有加強與內地合作才能增強競爭力”,文章說,面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這一重大發展佈局,尤其是珠海市作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提升,以及珠海市系列重大基地的建立,澳門如果不思進取,就將會被“包圍”,除了澳門特區是中國境內唯一可以開賭的優勢不可替代之外,澳門已沒有多少可以發揮的競爭優勢。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加緊與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緊密合作,才能繼續保持和增強競爭力。全文如下: 

  由澳門中聯辦與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聯合主辦的“澳門地區政協委員研習班”,其中一門課程是“解讀珠三角地區發展規劃網要”,由曾參與“綱要”研擬工作的廣東行政學院副院長陳鴻宇主持“《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規劃綱要》與粵澳緊密合作”的專題講座。聽了這個專題講座後,更深感澳門特區要增強競爭力,避免在周邊大發展中陷於邊緣化,就須加強與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緊密合作。

  實際上,由於澳門本身的面積小、人口少,嚴重缺乏自然資源,連所吃、用的基本用品如水、糧食,副食品等都主要是依靠內地供應的情況下,澳門如果拒絕與內地合作,就將是一事無成。而在內地改革開放已進入深化階段,珠三角地區繼長三角地區,成為國務院專門制定發展規劃的地方區域,即將進入新一輪大發展的情況下,澳門特區再“自我感覺良好”地孤芳自賞,那就將陷入邊緣化,被迅速前進的時代列車所遺棄。

  按照“規劃綱要”,中央政府賦予了珠三角地區“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的戰略定位。到二零一二年,珠三角地區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區域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粵港澳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人均地區生活總值達到八萬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百分之五十三。到二零二零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全體人民和諧相處的局面,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十三萬五千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百分之六十。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比二零一二年翻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期望壽命達到八十歲,實現全社會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城鄉化水平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先進水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