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反對派鼓動遊行 眼高手低

http://www.CRNTT.com   2009-07-02 10:44:37  


 
  訴求多元是七一的特色,但過去反對派卻將市民的多元訴求,都綑綁在爭普選爭民主的一元訴求之內,令市民的意見完全被掩蓋了。每次的七一遊行都成為反對派的表演舞台,相反其他市民的訴求從來不被重視,所以這次雷曼苦主拒絕了反對派的邀請,提早出發,正是對反對派壟斷遊行表達不滿。其實,近年七一遊行,一方面成為反對派拉抬聲勢,衝擊政府,對抗中央的工具。另外更是各反對派陣營籌款的重要場合,傳媒的注意力亦是集中在各反對派大佬,市民又何苦成為反對派打擊政府,對抗中央的籌碼?現時市民要反映意見,渠道不少,參與七一遊行反而會淡化訴求,市民不希望被反對派綑綁,自然懂得用腳投票。 

             反對派綑綁遊行 難以得逞 

  這次反對派在七一前夕,提出了一個“不當奴”的口號,以為能夠煽動市民不滿,藉以挑動市民上街。結果這個口號反而暴露了反對派的殖民奴性。回歸之後,港人治港,當家作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反對派卻故意指鹿為馬。過去港英政府時期,本港150年來從來沒有什麼民主,更不談什麼選舉,但反對派卻從來沒有哼一聲,說一句,並不視為“當奴”。但回歸後,政制逐步發展,港人當家作主,卻被莫名其妙的說成“當奴”,這是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污衊、是對香港實情的故意歪曲、是對港人的一種侮辱,以“不當勞”為遊行口號,畫虎不成,更令市民看清楚反對派的真面目,誰人有興趣跟你們一起“當奴”? 

  雖然這次遊行人數遠少於反對派的預期,但市民的一些合理訴求,當局必須正視,調整政策緩急,回應民意。但在現時嚴峻的經濟環境下,市民有訴求有怨氣,可以理解,但重要的是發揮理性包容、積極進取、承擔責任的香港精神。各界都應凝聚共識、避免內耗,將精力集中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之上。這些都是過去香港成功的因素,亦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寶貴精神遺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