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教育領域 莫成造假窩點

http://www.CRNTT.com   2009-07-20 12:07:24  


百年樹人,文憑作弊貽害無窮。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訊/“ 瀏覽一下近來的新聞,教育領域的造假之風甚盛。高校學術不端抄襲現象屢禁不止,重慶民族造假加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被就業”又在棒喝高校就業率統計作弊,還有那難以分辨的真真假假的假文憑……”新華網今天登出鍾進軍的文章“別讓教育領域成造假窩點”,文章内容如下: 

  這年頭,什麼東西都有可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按照現在流行的做法,我以“造假”為關鍵詞“百度”了一下,找到相關網頁約9,290,000篇,又以“教育 造假”為關鍵詞“Google”了一下,獲得大約 4,200,000 條查詢結果。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看來教育領域造假歪風的確頗為興盛,是該刹刹了。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說:“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可見,老祖宗們早就告誡過我們做人要誠信。聖賢之言猶在耳,現實卻令後人們羞愧不已,怎麼就這麼不長記性呢?

   何以如此?

  一者,貪利也。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大夥兒爭先恐後地造假,無非是有好處占,有便宜得唄。教師抄襲無非是評個職稱,弄個官位容易些,學生抄襲無非是想混個學位,考個高分什麼的。家長們幫孩子改改民族成分、整個假留學名額,弄個特長加分等,無非是指望他們的孩子能够上個好大學。至於就業率造假,一是作為政績忽悠上級,二是作為成績忽悠招生對象,畢竟,大學之間也有競爭嘛。

  二者,治不善也。教育領域形形色色的造假事件,到底有多少是實事求是地嚴肅處理了,足以達到懲前毖後的作用,實在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或顧及顔面聲譽,或受利益羈絆,多是板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又如何能起到嚇阻後來者的作用呢?

  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遏制教育領域的種種造假亂象,後果著實堪憂。盡管造假現象在其他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非教育一家之過,但教育行業畢竟是一個教書育人的特殊行業,知識分子本應該成為民族的脊梁,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倘若同流合污,又焉能匡正學風,扭轉社會不良之風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前不久,任繼愈和季羨林兩位國寶級知識分子相繼仙去,官方和民間悼念之情亦不勝言表,不僅在於他們的為學,更在於他們的為人。人們的敬羨和惋惜更凸顯當今大師之匱乏,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省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家庭和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有改革開放30餘年積累的強大物質基礎,我們有13億中國人關心教育的赤誠之心,舉全民之智慧與心力,我們相信,中國的教育事業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們有心為之,親力為之。

  我們需要培育大師輩出的土壤,當從整治教育造假歪風始。對於造假,應該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