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香港政治領袖不易為

http://www.CRNTT.com   2009-08-21 11:52:01  


香港社會政治分野明確,政治領袖不易為。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訊/“在一個存在著基本而重大政治分野的社會,領袖人物不可能取得全社會普遍的信任和支持。在一個為各種外部力量所制約而變革又牽涉錯綜複雜的利害得失的社會,領袖人物履行領導職務受制於各種非其能力所能左右或抗衡的因素。今日香港正是這樣一個社會。”資深評論員、博士古再侯今天就此在《大公報》發表文章“香港政治領袖不易為”,文章内容如下:

  儘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的任期尚有一大半,但是,香港社會各界已在紛紛猜測下一位行政長官人選。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有著名商人被問及對於下任行政長官人選的意見時,也毫不迴避。他提出關於行政長官人選的兩項條件,一是要獲香港人信任,二是要勝任。他說明,勝任是關乎工作能力,信任是關乎人的素質。他認為,行政長官具備這兩項條件,對於帶領香港人走向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前景很重要。

       “信任勝任”相互影響

  他又被記者問及對於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評價,他表示,“他(曾蔭權)不易為”。

  四年前,曾蔭權接任第二任行政長官時,是既獲得高達七、八成的民意支持,又顯示強政勵治的形象。然而,他連任第三任行政長官不足一年,民意支持度受挫;他在施政方面受反對派政客拖後腿,確實不易為。

  該商人概括的行政長官人選的兩大條件,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方的領袖都應當具備,而且,都應當始終保持。果如此,則有關國家或地方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就順暢。但問題是:如何能保持這兩大條件?首先,信任與勝任不僅同等重要,而且相互影響。人們信任一位領導人,不僅看他(她)的素質,而且看他(她)的能力。一位領導人勝任其職務不僅取決於其個人能力,而且受制於市民是否對其信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短短十二年歷史,兩位行政長官的經驗,一再證明了信任與勝任、能力與素質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其次,卻是十分重要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行政長官為中央所信任與他(她)為香港居民所信任同等重要。困難在於,“一國兩制”仍處於探索階段,香港居民與中央的“互信”仍需要“磨合”。行政長官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如何既取信於中央又取信於香港大多數居民,對於行政長官的素質和能力是嚴峻考驗。這一類考驗是其他一些地方的領袖人物所沒有的。

  企圖在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之間搞“平衡”,或者,企圖在兩大政治陣營之間“走鋼索”,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很快,信任會失去,勝任也會變得不勝任。

  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必須能夠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在動態中正確把握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直屬於中央的一個地方行政單位的政治方向,即使為某種政治勢力及其支持者所反對,某些政策的推行即使遇阻而成效不彰,都將受到中央的信任和支持,從而,能夠維持有效管治。

  經過十二年的反覆或蹉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經濟轉型和政治轉變已到了必須向前不能停滯更不可能後退的關鍵時刻。處於這一重大轉折關頭的行政長官,必須具有非凡的政治膽識和才幹,不為暫時的民意調查結果所左右,也不因一時的施政受阻而動搖。評價處於這一重大轉折關頭的行政長官,同樣不能採用尋常的評判信任和勝任的尺度。

        複雜社會政治殘酷

  政治戰役具有完全不同於軍事戰役的特點,那就是後者會死人而前者通常不會。另一方面,政治戰役也有與軍事戰役相似之處,那就是政治領袖也會在“殘酷”的政治搏鬥中“犧牲”—下台甚至完全退出政界。

  在一個存在著基本而重大政治分野的社會,領袖人物不可能取得全社會普遍的信任和支持。在一個為各種外部力量所制約而變革又牽涉錯綜複雜的利害得失的社會,領袖人物履行領導職務受制於各種非其能力所能左右或抗衡的因素。今日香港正是這樣一個社會。面對如斯情勢,人們深感香港欠缺卓越政治人物。這是並將繼續是影響香港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的一個不可低估的因素,也是香港短期乃至中期必須盡快克服的一個不可低估的弱點。只有結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該商人提出來的關於行政長官必須具備為香港人所“信任”並能“勝任”行政長官職務這兩大條件才可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