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永平:提升香港管治 關鍵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09-09-12 00:26:01  


前香港特區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先生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近大半年來,香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管治”。特區政府該怎樣做,才能達致良好管治?這問題過去12年來一直困擾著回歸之後的香港。前香港特區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先生日前接受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為《中國評論》月刊所作的專訪,《中國評論》月刊九月號以《如何提升香港的管治》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當了數十年政務官員,最後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問責崗位退休的王永平先生,近來從其獨特的經歷和角度,發表了不少有分量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和討論。本期我們訪問了王永平先生,正面探討香港的管治問題。

  管治問題是否存在?

  王永平:與其我回答你們的問題,還不如我先開頭。我來的時候覺得你們會問香港最近幾年的一般情況怎麼樣,我做了一點功課,因為我認為評論必須要客觀。香港有大學長期做民意調查,不要看一次兩次,要看一年兩年,看趨勢,這樣你會覺得它是客觀地反映期間的變化。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剛發表了最新的民意調查報告,包括幾方面。第一是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及特首的滿意程度;另一個是市民對香港的問責制的滿意程度;第三個是市民對中央對港政策的滿意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07年7月時,市民對特區政府的表現不滿意的有9.4%,滿意的是40.4%;到了09年7月,不滿意的上升到23.8%,滿意的則跌到20.4%。情況是一個多了成倍,一個跌了一半,可謂完全翻轉。這不是突然間跌下來而是一路慢慢下跌的,顯示出市民對政府的觀感差了很多。再看對特首的滿意程度,07年7月時的民調評分是66.7%,到了兩年之後的今天,跌至53.2%,雖然五十幾的滿意度是相對高,但趨勢是下降的。

  對問責制的評分,07年7月時是59.3%,評分相當高,到了這個月,是45.3%,又是一個向下的趨勢。問責制在香港是從2002年開始,當時董建華民望不高,但問責制推出後,市民是普遍接受的。講到問責制,我們國家現在也在實行,最近更是加強問責。相比之下,香港市民對問責制的印象在這兩年變差了。

  市民對政府的施政不滿意,影響了市民對中央對港政策的滿意程度,07年7月時,滿意的人數是46.4%,不滿意的是8.8%;到了今天,滿意的跌到34%,不滿意則上升到15%。整體而言,市民其實對中央政府的信心或是支持程度的下落程度,沒有對特區政府那麼快。

  劉迺強:這就聯繫到了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香港存在一個管治問題。管治問題可謂見仁見智,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香港有沒有管治問題呢?以及管治問題究竟是一個甚麼問題?

  王永平:談管治問題,首先要看定義。如果你把管治問題的定義定得嚴格,即香港會否失控,治安會否變差,政府會否受到衝擊等,那麼,香港就不存在管治問題。現時香港社會相當穩定,政府日常工作如常,犯罪率偏低。但如果你把管治問題定義為市民對政府越來越不滿意,或者越來越感到疏離,覺得政府幫他不到等等,那香港算是出了問題。從先前的數字就可以看到,短短兩年來倏地成倍下跌,不可能說沒問題吧。

  換句話說,市民對政府的日常施政沒有感到非常不滿,但卻總是對政府表現不滿意。對於一個以民為本的政府,這肯定是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