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偽專家掐架讓公眾誤判中國科研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09-10-14 11:40:53  


郝平關於“中國高校科研能力居世界第五的”說法引發各方熱議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訊/紅網今天發表評論員劉長鋒的文章“偽專家掐架讓公眾誤判了中國科研能力”,作者認為,“…自己不好也說自己不好,自己好也不敢說自己好。而正是在這些教育部官員和專家的誤導下,公眾輿論在近年被學術造假掀起的憤怒情緒中,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批判的立場上,從而也忽略了我國現實的科研能力與科研地位。普通網友的激憤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專家們以訛傳訛的解讀,就多少有些令人失望”。文章內容如下:

  9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稱,中國高校按科技論文數排序,自2004年以來,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在學術腐敗和抄襲醜聞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此番說法遭遇社會各界的集體質疑。(紅網10月12日)

  緊緊盯住郝平的這一句表述,把數量混同於質量或者能力,概念上的混淆,注定了其必然成為輿論批駁的眾矢之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對於郝副部長的發言,我本人也實在不敢苟同。但這麼說是否就意味著公眾的討伐也都是有理有據,或者是完全清醒的冷靜的呢?非也,至少在我看來,無論是郝本人還是眾多出面批判的專家,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即我國實實在在的科研能力,仍然犯了偷梁換柱的概念錯誤。論文發表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科研的能力,但毫無疑問,並不是我們判定可言能力的唯一依據。所以,無論是郝平本人,還是眾多的批判者,糾纏的核心其實只是撰寫論文的能力而並非真實的科研能力。把論文數量或者質量完全等同於科研能力,這是雙方共同的誤區。

  那麼關於我國的實際科研能力究竟如何呢?在許多高尖端領域,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存在差距,但這差距究竟有多大?這點值得研究。或者說,是不是我們的所有領域的科研,都處於世界墊底的地位呢?這個答案也顯然是否定的。在上世紀中葉,我們就率先繼英、美、法、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大國之後,研發成功了兩彈一星,這算不算世界前列?我國作為世界為數不多幾個能夠自主研發生產核潛艇的國家,這算不算科研能力?我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這算不算科研能力?今年甲型HINI流感全球泛濫,我國率先研製成功並廣泛使用甲流疫苗,這算不算科研能力?多說無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可以掰指頭算出更多的來。至少就目前看來,在這些當今世界頂尖高科技領域,我們並不比很多國家差,而且是遙遙領先,絕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這些常識,那些站出來批駁郝平的人,知道和了解的不會比我少。但何以郝平此言一出,就義憤填膺地立馬反應,紛紛出來否定郝平的說法呢?原因我想大概有兩個:一個是獨立思考能力差,首先先入為主地陷入了郝平預設的語境,即把論文發表的能力就完全等同於可言能力。另一個原因呢,不少人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儘管我們國家的發展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科研工作在一些領域與世界發達國家也有差距,但長久以來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習慣思維讓他們陷入深深不可自拔的自卑情緒。

  所以,自己不好也說自己不好,自己好也不敢說自己好。而正是在這些教育部官員和專家的誤導下,公眾輿論在近年被學術造假掀起的憤怒情緒中,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批判的立場上,從而也忽略了我國現實的科研能力與科研地位。普通網友的激憤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專家們以訛傳訛的解讀,就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容易被人誤導甚至以訛傳訛,自卑情緒極其嚴重,這樣的偽專家一窩一窩地,而且還時不時弄些剽竊的醜聞出來,讓一個黑點掩蓋了整張白紙的光芒,恐怕這才是當下國內科研領域最主要的也是最可怕的問題,也是公眾輿論對中國科研能力誤讀誤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