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擁小英反小英 暗潮洶湧

http://www.CRNTT.com   2009-12-07 13:11:53  


  中評社台北12月7日訊/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陳朝建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擁英反英 暗潮洶湧”,評析民進黨在此次百里侯之戰的得失。文章內容如下:
 
  百里侯選戰結束了,對走出陳水扁陰霾的民進黨來說,緊接著還有“立委”補選、“直轄市”長選舉、“立委”選戰等等必須面臨考驗,才更有機會推出超強組合以挑戰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儘管目前備受各方矚目的焦點是,“誰”將代表該黨參選“直轄市”長?又“誰”會代表該黨角逐二○一二年的“總統”寶座?但更關鍵的問題是,民進黨該如何面對政黨政治、派系結構、領導精英,甚或世代交替的各項挑戰?

  首就政黨政治來說,此次選戰固然讓該黨走出陳水扁陰霾;但深究其實,很多中間選民其實是想要給馬政府或國民黨教訓,才會選擇暫時票投民進黨或乾脆就棄權未投票了,倒不是民進黨的政策主張或提名人選已經獲得多數中間選民的認同。基此,民進黨仍須確認黨在未來的政策路線,否則仍將無法扳倒藍鯨的國民黨。也就是說,民進黨如認為“小英路線”是可行的,那麼何謂“小英路線”就必須說清楚、講明白,並區隔出該黨與國民黨的政策異同之處,才有辦法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

  次就派系結構而言,由於此次勝選將會鞏固並提升蔡英文主席在黨內的領導地位;但就權力邏輯來說,黨內的派系結構反會漸次發展為“擁英派”與“反英派”。具體言之,與蔡曾有合作經驗的蘇貞昌系統似乎就會選擇與“擁英派”結盟而形成“蘇蔡聯盟”,但其他天王(如謝長廷、游錫堃等系統)也可能會隱約化身為“反英派聯盟”以防止“擁英派”或“蘇蔡聯盟”的快速竄起。不僅如此,黨主席作為象徵綠巨人的重要職位,自然就會成黨內派系暗潮洶湧的眾矢之的。

  再就領導精英來說,他們不僅關注“誰”是未來的黨魁,更關心“誰”會代表該黨參選“直轄市”長或“總統”選舉?基此,隱約成形的“反英派聯盟”,比起“擁英派”或“蘇蔡聯盟”,反而會更有意願勸進蘇、蔡參選北市或新北市了。因為其所算計的是,若蘇、蔡當選,就該留在北市或新北市;反之,蘇、蔡有人落選,蔡亦須讓出黨魁職務,且未必可以循“陳水扁模式”參選“總統”,除非黨章、黨規重新修改。坦白說,這是何以蘇、蔡等領導精英之所以都不急著表態參選北市或新北市的重要關鍵。

  末就世代交替而言,此次百里侯選戰落敗的鄭文燦、劉櫂豪、林右昌等新世代精英,完全發揮“母雞帶小雞”、“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任務,將同黨精英有效送進縣市議會或強攻鄉鎮市長寶座;他們的政治身價都在水漲船高中。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他們加入“擁英派”或“蘇蔡聯盟”,將會適度抵銷“反英派”來勢洶洶,甚至會共同聯手修改“參選限制條款”,而為“擁英派”或“蘇蔡聯盟”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