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香港民主黨 否決總辭背後之民意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09-12-24 10:48:32  


民主黨以超過8成反對票否決“參與五區辭職”的動議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訊/“民主黨與社民連不同,社民連的支持者都集中在反對派支持者光譜中的極端,先天上不需顧及中間支持者看法。但民主黨卻不可以。外界對民主黨的分析往往只重在黨派的立場、選戰策略等,正正忽略了民主黨對於民情的判斷。預言民主黨在下屆選舉一敗塗地的人,不過是一葉障目。社公兩黨合流,公民黨走向極端,固然會拉走民主黨內的一些激進支持者。但同時,溫和支持者也會因為對公民黨的改轅易轍而失望離開。屆時反對派內只剩下民主黨一個溫和理性政黨,支持者將會轉到民主黨。所以總辭後反對派板塊移動是不可避免,但誰笑到最後,似乎未能過早斷言。”《文匯報》今天登出卓偉的文章“民主黨否決總辭背後的民意考量”,文章內容如下:

  民主黨不可能沒有評估到否決總辭所帶來的政治後果,但多次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不認同總辭,不認同激烈政治抗爭,逐漸堅定領導層決心。外界對民主黨的分析往往只重在黨派立場、選戰策略等,忽略了民主黨對民情的判斷。隨社公合流,公民黨走向極端,固然會拉走民主黨內的一些激進支持者,但同時,溫和支持者也會因公民黨的改轅易轍而失望離開,誰笑到最後,似乎未能過早斷言。 

  民主黨日前就參與“五區總辭”議題舉行會員大會,以超過8成反對票否決“參與五區辭職”的動議。民主黨中委會亦通過,不會以“民主黨”名義協助“五區總辭”後補選的助選工作,但黨員可以透過“個人名義”幫助拉票。民主黨的決定既屬情理之中,亦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在表決前民主黨的多位重量級人物已表態反對總辭,否決幾無懸念。但最終得票是8:2之比,卻令人始料不及,結果清楚表明民主黨不僅不參與總辭,亦不會主動協助辭職議員拉票。對社公兩黨的打擊可想而知。 

  在民主黨否決總辭後,不少評論都指出民主黨可能會流失大批選票,甚至說民主黨可能會在2012年大敗,民主黨已經日暮途窮。這種論述主要來自社民連及其支持者。然而,這種說法顯然沒有考慮到民主黨作出決定時的考量。事實上,民主黨在開始時對總辭亦是無可無不可,並未有明顯的反對,但後來形勢急轉直下。當中固然有各種政治考量,但最主要的亦是民主黨對主流民意的評估。作為選舉出身的政黨,民主黨不可能沒有評估到任何決定所帶來的政治後果,自總辭計劃面世後,黨內更沒有停過進行民調,但每次的結果都顯示主流民意不認同總辭,逐漸堅定領導層否決總辭的決心。 

       民意不認同總辭 民主黨否決有理 

  再參考港大民意計劃的最新調查,更證實了民主黨否決總辭是符合民意。港大調查發現,高達51%受訪市民反對議員以辭職促使5區補選,支持的只有26%。而58%自稱中間派選民,更不會選辭職的“民主派”議員重返議會。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市民普遍不支持五區總辭。將港大的民調配合民主黨的民調,已經反映不論對民主黨內的支持者,或是主流民意,都不支持五區總辭,如果民主黨迫於壓力,向社公兩黨屈服,就是置主流民意於不顧,將來被選民以選票懲罰,導致原有的支持者大量流失,這才是領導層最擔憂的地方。只要了解民意的向背,就解釋了何以民主黨在總辭立場上突然轉硬,哪管社民連每日叫陣、激進支持者步步相逼,民主黨依然擇善固執的原因。 

  如果按一些社民連支持者所言,民主黨不過是為了貪戀議席,所以才反對總辭。提出這樣說法的人不過是將事件過分簡單化,非黑即白。民主黨難道不知道否決總辭,必定會引來一些激進人士沒日沒夜的批評,甚至會流失一些選票嗎?但大量過去並不活躍的黨員紛紛出來反對,加上民調結果,令黨內都認同總辭不得民心,參與將得不償失,才會作出最理性的選擇。 

  再進一步分析,民調結果不支持總辭其實正反映主流民意不希望見到激烈對抗的取態。本港是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據呂大樂和王志錚所著的《香港中產階級處境觀察》分析,本地中產階級的到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時期。二戰後,經濟快速發展,香港轉型為財經中心,增加了大量專業及管理人員職位,為當時的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不少低下階層的戰後嬰兒能晉升至中產。他們憑自身努力爭上游,取得優渥的生活。社會學的理論認為一個社會如果中產階級佔大部分比例的話,一般而言會比較穩定。而且中產代表擁有較高的學歷、薪金、財產,他們價值觀傾向務實理性,重視穩定,主張漸進的改革社會,反對任何反社會的激烈行動。所以一個中產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上都會較穩定,社會發展亦較理想,這正好形容本港社會的特質。 

                      主流民意反感激進對抗 

  在這種價值觀主導下,市民大都對激進的政治對抗極為反感,社民連自進入議會後一連串過激行徑,除了支持者之外,從來得不到主流民意認可,民望長期排在榜末,已是明證。同時,理性的市民亦希望政制能夠在互相妥協下推進,香港研究會民調顯示:87%市民盼議員求同存異,循序漸進實現民主,58%市民反對反對派議員否決諮詢方案。說明市民未必全部認同這份政改方案,但卻不支持以激進手段將方案否決,令政制繼續原地踏步。市民期望從政人士能夠求同存異,這種訴求在多個民調上都是一以貫之,訴求清晰。對於社公兩黨利用總辭向政府施壓,挑戰中央憲制權力的行徑,不可能得到支持。可以說,在主流民意推動下,堅定了民主黨否決總辭建議,更明確表態不會支持補選。 

  民主黨與社民連不同,社民連的支持者都集中在反對派支持者光譜中的極端,先天上不需顧及中間支持者看法。但民主黨卻不可以。外界對民主黨的分析往往只重在黨派的立場、選戰策略等,正正忽略了民主黨對於民情的判斷。預言民主黨在下屆選舉一敗塗地的人,不過是一葉障目。社公兩黨合流,公民黨走向極端,固然會拉走民主黨內的一些激進支持者。但同時,溫和支持者也會因為對公民黨的改轅易轍而失望離開。屆時反對派內只剩下民主黨一個溫和理性政黨,支持者將會轉到民主黨。所以總辭後反對派板塊移動是不可避免,但誰笑到最後,似乎未能過早斷言。 

  對從政人士而言,順從民意或是引導民意永遠不可能得到滿意答案。但從政人士任何一個決定如果公然與主流民意相違,必定會得到教訓。陳水扁執政8年貪瀆不斷,撕裂族群,民進黨要承受惡果。小布什窮兵黷武,治國無能,麥凱因最終要鎩羽而歸。民意各背,從政人士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