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五都改制 台灣政治版圖如何劃分

http://www.CRNTT.com   2010-01-20 10:31:06  


地制法混戰中過關,對台灣政治版圖產生相當衝擊。
  中評社台北1月20日訊/“《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在朝野“立委”肢體衝突下,完成三讀。媒體討論的重點,均集中於鄉鎮市長轉任區長、鄉鎮市代表轉任諮詢委員是否支領事務費及五都市長人選等三個焦點上。然五都的民選公職人員參選空間明顯縮小,“直轄市”市議員選舉的激化,勢必對政黨生態造成衝擊。隨著政黨提名初選白熱後,是否形成初選落敗者出走潮,而造成另一次的政黨重組,值得注意。”《中國時報》今天登出自由撰稿者詹守忠的文章“五都改制後的政治版圖”,對此作出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在改制後的五都,“直轄市”市議員人數由原來的九十六位,增加為三百一十五位。“直轄市”議員的問政資源並不亞於“立委”,而許多北高兩市的明星級議員,媒體曝光度及知名度反而超越“立委”。在五都形成後,市議員的政治地位及影響力提高,將是新人或是落選“立委”尋求政治第二春的必爭之地。 

  五都改制之後,新北市原有議員六十五席、鄉鎮市民代表四百六十席,減為市議員六十六席。大台中原有議員一百零三席、鄉鎮市民代表二百八十二席,減為市議員六十三席。大台南原有議員九十一席、鄉鎮市民代表三百八十八席,減為市議員六十三席。大高雄原有議員九十八席,鄉鎮市民代表三百零八席,減為市議員六十六席。這四都公職席次大幅減少,有助去蕪存菁,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同時也將加強政黨提名的功能。然而因競爭激烈,加上對這次地方制度法修法的反彈,可能引發出走潮,尤其是國民黨。 

  而唯一議員席次增加的台北市,選區若沒有改變,在每個選區都增加一至二席的情況下,很容易吸引新人加入或是敗選“立委”回鍋參選。而台北市市議會本來就有新黨及親民黨的議員席次,故是否重演過去泛藍候選人彼此競爭廝殺的局面,相信是政論名嘴期待的好戲。 

  “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勝者須有五十加一的民意支持,形成兩黨政治,已是不可逆的現象。然“直轄市”議員選舉仍維持中選區複數選舉的方式,這很適合小黨的生存發展。因此,年底五都“直轄市”議員選舉,可能是國民黨、民進黨、台聯黨、親民黨、新黨五黨同時競爭的情況。 

  其中,台北市議會目前政治生態就是如此,而其他四都可能因公職人員大幅縮減的衝擊,在國民黨、民進黨內部無法容納情況,許多公職紛紛出走,依其意識形態分別加入台聯、親民黨、新黨,若是如此,將間接衝擊五都市長的選舉結果。 

  由於,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偏低,加上“行政院”施政表現令人失望,罵“總統”無能,已是不分藍綠的社會運動。而從地方三合一選舉及“立委”補選,國民黨得票數大幅滑落,在於許多支持者未出來投票,假使罵馬英九也有票,相信必激勵親民黨及新黨另起爐灶,成為有實力的地方型政黨。從鄉鎮市民代表串聯成立所謂“基層連線服務團隊”,邀請宋楚瑜擔任總顧問的情形,即使宋楚瑜有意退出政壇,但在五都的市議員選舉,親民黨也絕不會缺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