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回顧:政府工作報告展示十年中國變遷脈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09:08:15  


 
  報告最多修改41處

  儘管之前需要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包括黨內、黨外、政府各部、基層單位的輪翻作戰,但政府工作作報告在“兩會”上仍會被代表、委員們發現缺陷,雖然有時候往往是“扣字眼”,但是字句後面的變化則引人深思。十年中,修改最多的就200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41處修改涉及科技、教育、財政、投資、農業、國企改革、西部大開發、對外開放等多個領域。透過修改的細節頗能看出政府工作報告的嚴謹:200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一段,將“支持海外華僑華人反對‘台獨’、促進祖國統一的愛國行動”一句中的“愛國行動”,改為“正義行動”。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中,在“還存在群眾不滿意的問題”裡,增加了“居民住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5年曾說,“如果在人民大會堂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群眾不關心,不議論,不提意見,不談想法,這個報告是失敗的;如果大家都關心,甚至等汽車、火車時,都駐足聽一段,這個報告才算成功。我們要努力做到這一點。”

  除了修改,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投票,則顯示了對政府工作的滿意與否。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42張反對票。

  新名詞體現新變化

  “苛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十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名詞不斷湧現,每一個名詞的出現都代表著新的變化。

  從2001年開始,“台灣當局”一詞未再出現於政府工作報告,不過有關“一個中國原則基礎”和“兩岸談判”的字眼卻在十年來的報告中貫穿始終。不同的是,同樣從2001年起,報告都提到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爭取(或推動)恢復兩岸對話(或協商)、談判;2000年,報告用的則是“進行海峽兩岸的對話與談判”。從“對話”一路發展,至2008年“三通”終於不再是紙上談兵,期間國民黨主席連戰訪華,國共兩黨終於再度握手。

  “計劃”一詞退出歷史舞台

  西部開發是2000年兩會上的熱詞,持續十年未衰退,之後則是“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至2010年則變化為“區域均衡”。凡此種種,皆可看到中國經濟活力的傳遞路線。2006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兩會上通過,這個綱要告別最中國政府用了長達50年的“計劃”一詞,老資格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分析說,這不是字詞之變,而是歷史轉折,因為這意味著“完全、徹底擺脫原有的僵硬的計劃經濟以及相應的社會發展窠臼,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活力。”

  告別舊詞,迎來的是新詞。“費改稅”、“私企入黨”、“取消農業稅”、“八榮八恥”、“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新農村”“全面小康”“保護私產入憲”“反分裂”,這些中國新詞其實寫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大國之路。

  記者會成中國新秀場

  “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2009年的兩會上,當有記者問到溫家寶是否想到台灣去走一走時,溫家寶的回答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再度動容,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眼淚。人們很容易想起了中國的另一位領導人鄧小平對於香港的情結,他曾說到“想到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親自走一走。”但是卻在香港回歸的前夕去世,這未了的心事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遺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