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溫家寶8年記者招待會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0-03-20 11:12:51  


 
  在參加記者招待會的記者身上,都或深或淺地體現了特定國家或媒體的利益立場。這就造成媒體、記者所提問題框架的差異。

  在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往往是帶著不同的問題框架來提問的,不可能在同一的框架中唱“同一首歌”。就中國內地記者的表現看,其問題框架也是有國家立場的,問題水準提升也很快。如今,中國記者的問題設計與那些國際特大媒體記者比較起來,也不遜色。

  再看境外媒體記者的問題框架,我們會發現,歐美發達國家與亞洲國家、中國台港地區的媒體記者提問角度、立場往往有很大差異,即便是歐美發達國家的記者提問,也會存在較大的不同。這對發言人的駕馭能力構成不小的挑戰。

  不過,如果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來增進國外媒體對中國的理解,改變一些媒體記者的意識形態偏見,促進不同問題框架之間的理解和對話。

傳播技巧逐漸嫻熟

  總理記者招待會多是以現場直播的形式進行的。記者招待會各角色直接進入狀態,以進行時的方式對外界直播。

  雖然在記者招待會之前,盡可能把準備活動做足做透。即便這樣,在記者招待會現場,還會有預料不到問題出現,出現猝不及防的“險情”問題。處理這些問題,要看發言人現場“急智”能力,同時考驗發言人的“控場”經驗。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面對這些棘手問題,特點是真誠、沉著。比如在2004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如果群眾有了困難得不到解決,就可能選擇上訪和信訪,請問您怎麼看群眾上訪的問題?您在平時的工作中是否接觸過群眾上訪的事?您又是怎麼處理的?

  溫家寶的回應有原則,也有彈性,他說,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要靠制度,靠政策,靠法律。

展示感性的政治魅力

  梅裡亞姆認為,政治表現為兩種:感性政治與理性政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