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蔡英文“左右共治” 兩條路線的鬥爭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00:28:20  


 
  在蔡英文的“憲法派”居優勢之下,李登輝後來接受“憲法派”的主張,因此,“兩國論”的解釋就被李登輝說成是:“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不是從1950年的“舊金山和約”說起。“兩國論”的解釋既然是從“1991年‘修憲’以來”做解釋,那麼台灣與大陸就不存在“兩國”的關係,還是只能在“兩岸”關係中做定位。

  但李登輝對“兩國論”的溫和解釋,並不被大陸所接受,2002年8月3日陳水扁又重新界定兩岸關係是“一邊一國”的關係,由於這項主張是以視訊方式向在東京召開的“世台會”第29屆年會所發表的開幕致詞,所以明顯是要把兩岸關係的界定拉向“國際法”的解釋,希望延續台獨人士從“舊金山和約”找尋台灣法理地位的解釋權。

  不管“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主張孰是孰非,但“兩國論”既然有蔡英文的影子,“一邊一國”提出時,蔡英文又擔任陳水扁的“陸委會主委”,所以這兩項標籤,她都脫離不了關係。現在她擔任民進黨主席,在背後又有新潮流系的支撐下,蔡英文既不能完全撇清“兩國論”、“一邊一國”,又不能放棄“新社會運動”的傳統,她想要調和其中的矛盾,只有兩條路,一是“左右共治”,二是“不預設政治前提”。

  “左右共治”主要是想在台灣內部爭取對“國家與社會”的解釋權。畢竟,在國民黨控制下的“國家”,它既是資本家所掌握的“國家機器”,也是對大陸主權主張的“國家機器”,更是台灣內部“右派”的化身;而台灣內部的“左派”,既是新潮流系所主張的“新社會”,也是“勞動階級”的代表,長期以來一直被民進黨操作用以對抗國共兩黨對台灣“國家”地位的解釋權。簡單的說,蔡英文的“左右共治”就是想掌握台灣“國家與社會”兩個領域的解釋權。

  而“不預設政治前提”,主要是對大陸的主張,它具有排斥大陸對台灣“國家與社會”的干預,不想讓大陸介入台灣內部的政治鬥爭,也讓大陸對台灣地位的解釋權“歸零”,也唯有中國大陸不再跟國民黨“你儂我儂”,不再涉入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政權之爭,民進黨才能跟大陸建立起互信,也才願意開啟跟大陸的對話關係。

  所以,總的歸納起來,“左右共治”是針對台灣內部性的鬥爭,“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對話”,則是針對中國大陸外部性的政治鬥爭,這兩條鬥爭路線的確定,民進黨就可以輕易的把“藍綠鬥爭”和“紅綠鬥爭”分開,三黨之間就不會繼續糾纏不清。

  有了明確的鬥爭對象與路線,民進黨反對“國共論壇”就站得住腳,反對大陸舉辦的“海峽論壇”,也不致於招來內部的反彈,甚至民進黨和大陸自行建立“民共平台”,也才會師出有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