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ECFA時代台灣農業的合作與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10-01 09:51:21  


 
  此外,由於台灣市場需求有限,易導致農產品產量過剩,如最近爆發的蕉農滯銷情況便體現了這一類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尋求一個穩定且廣大的海外農產品市場。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為台灣提供了優質農產品的出口機會,有利於調節農產品市場供需並穩定價格。再者,台灣地窄人稠,農業生產成本較高,但農民擁有先進的研發技術、優異的產品行銷及市場拓展能力,若能藉由兩岸關係改善之際,進軍大陸,在當地種植具有台灣水準的農產品,甚至出口至第三國,將是台灣農業發展的一條新道路。 

  政府在民國98 年 12 月 22 日第四次江陳會談中,與中國大陸簽訂“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在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上取得進一步的進展,雙方同意於未來建立重大檢疫檢驗突發事件協處機制,即時通報,快速核查,緊急磋商,並相互提供協助,有助於兩岸農業貿易規模之擴大。另外,中國水果假冒台灣水果進行販賣情況頻仍,使得台灣農民利益受損,未來兩岸之間應該加強對於農業智慧財產權之合作,以保障台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的銷售。 

   順應兩岸農業合作必然之趨勢,自80年代末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發展以來,兩岸在農業方面之往來逐年增加,如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台灣農業界先後舉辦了90多次兩岸農業專題研討會與經貿洽談會,去年七月更在上海青浦區共同簽署了“兩岸鄉村合作備忘錄”,建構未來兩岸農民之農業發展問題解決平台,為兩岸農業合作奠定長久的機制,使兩岸農業邁入另一個新階段。 

  經貿自由化為全球之必然趨勢,為因應此一趨勢,政府將持續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業體質,為全民共同追求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新農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