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六大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0-10-09 10:30:58  


諾貝爾博物館的墻上寫著這麼一句話:“那些已被證明的事物,從前曾經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訊/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在宣布這一結果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說略薩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權力結構制圖學般的細膩描述和他對個人的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尖銳刻畫”。但獎項揭曉後,很多秘魯政客還是吃了一驚:那個主張“激進主義”不被民衆買賬、競選總統失敗的政治家,還能成諾獎得主?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寫道,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發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帶有理想傾向的出色作品”的作家。為堅持理想主義,諾貝爾文學獎曾放棄列夫.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那麼,今日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在遵循什麼樣的理想主義?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還有哪些爭議?網易新聞另一面今天載文“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六大爭議”:

對理想主義的追求

  爭議1:追求理想主義與不漏掉大師,哪個更重要? 

  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中,他寫道,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發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帶有理想傾向的出色作品”的作家。 在瑞典原文里,“idealisk”含有“理想主義”的意思。 在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後的20世紀頭20年里,瑞典文學院 幾近刻板地遵循著“指向理想主義”的標准,諾貝爾文學獎的首名獲獎者、法國詩人普呂多姆,正是因作品含有大量理想主義描寫而獲獎。

  此後100多年,瑞典文學院據此標准把獎項授予來自世界各地的106名作家,卻有幾位重要的大師被排除在外。1901年至1912年,瑞典文學院評委們對理想主義的保守解讀盛行,帶有浪漫色彩、語言精致的理想主義風格才是他們所倡導的。在當時採用的甄選標准下,列夫.托爾斯泰、馬克.吐溫和亨利.易蔔生等作家的提名均沒通過。日漸累積的爭議促使文學院重新詮釋理想主義,更多關注權力下個人命運的作品進入候選名單,但卻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文學獎的評選出現了“政治化”傾向。
  
  諾貝爾在遺囑里表明,諾獎將一分為五,其中一份獎勵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