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忠信:“五都選舉”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0-10-11 12:13:44  


 
  選情真正發生實質變化的是台北市。以選民結構的傳統比例來看,國民黨與民進黨是五五比四五,除非國民黨陣營分裂(比如1994年的市長選舉),否則民進黨難有勝算。然而,蘇貞昌在春節過後宣布參選,形勢倒向了有利於民進黨,尤其兩個月以來的“花博弊案”使郝龍斌疲於奔命,到處救火,即使核心幕僚辭職也找不到停損點,在民進黨市議員以及泛綠媒體圍攻之下,蘇貞昌坐收漁翁之利,又避免泛藍選民的反彈,民調出現了“死亡交叉”,蘇貞昌在民調首次勝出郝龍斌,台北市選情出現了翻轉。

  由於台北市選情告急,不但台北市成為勝算指標,也會影響到一水之隔的新北市,甚至波及台中市。目前國、民兩黨都“保二”,期望往前跨出一步能“保三”,以此營造“搶四”、“望五”。國民黨擔心的是台北市若失守,執政氣勢就大大受挫,萬一連新北市也敗選,國民黨的執政一瀉千里,形同崩盤,馬英九爭取連任就困難重重,國民黨內部甚至會出現裂痕,馬英九威信大損,黨內派閥、地方派系必然會蠢蠢欲動。

  從北京當局的觀點評估台灣內部形勢,自馬英九執政兩年多以來,透過兩岸三通直航以及簽署ECFA,已經建立了兩岸的和平穩定架構,避免台灣往“台獨”方向傾斜;北京擔心的是,如果國民黨在“五都選舉”失去三都,民進黨在2012年就有執政可能,兩岸關係就有可能倒退,甚至出現“三長兩短”,也就是民進黨內部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再度抬頭,成為議題設定者,兩岸關係又進入緊繃狀態。

         台灣政治板塊移動牽涉未來兩岸關係

  民進黨方面也看出了北京當局的焦慮,蔡英文在“十年政綱”提出不設前提下願意與北京當局對話,又稱將延續國民黨的政策,ECFA也不反了,上述轉向有可能是“選舉語言”,也有可能是一種風向球的試探,但也有可能是“量變到質變”,民進黨意圖在大陸政策上有所轉向。即使如此,因為“台獨黨綱”的存在,北京當局對民進黨充滿不信任,或許北京當局會思考與民進黨建立對話的可能性,但現階段仍以馬英九政府為打交道對象,希望兩岸關係在未來兩三年不致生變。

  在亞太地區的國際政治層面,近幾個月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運用“天安艦事件”以及“釣魚島主權糾紛”兩大議題,美、日、韓國重新構築了安保聯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在日本海、黃海、釣魚島海域動作不斷,以軍事演習對中國大陸進行“新圍堵政策”;在美國刻意的挑起之下,東南亞諸國也紛紛加入,連美國宿敵越南也捲入,更不用說印度與美國沆瀣一氣。

  在“第一島鏈”的諸多環節中,台灣剛好居於中間關鍵位置,目前馬英九政府採取的“和平、友日、親美”政策,親美固然是底線,但兩岸的和平互動不致使台灣成為“以台制中”的棋子,如果台灣由民進黨執政,台灣有可能成為美國“以台制中”的積極活棋,在釣魚島主權爭議上,民進黨會站在美、日一線。上述情況如果出現,絕非北京當局所樂見,因此,國民黨能否繼續執政,“五都選舉”就成為重大指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