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鐵志: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10-14 13:25:00  


 
張鐵志:聽搖滾的人都覺得非常自己牛

  主持人:從上大學開始,您是怎麼介入搖滾樂的?

  張鐵志:當時我的小叔叔跟我年紀差不多,帶我去聽音樂,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主持人:當時裡面的理想主義吸引了你嗎?

  張鐵志:不完全是理想主義,但確實有一點你剛才說到聽搖滾的人都覺得非常自己牛,尤其年輕氣盛的時候,我要聽跟別人不一樣的,好聽搖滾樂標榜著跟別人不一樣的態度。而且搖滾樂迷認為搖滾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反叛,是一種不跟主流體制合作的態度。這就確實吸引了當時作為青春的我們的反叛性。

  主持人:您在台北大街小巷裡面買一張唱片,搜集各種雜誌,這些唱片行可能有的已經不存在了,有些雜誌是不是早就已經死掉了?

  張鐵志:80年代末時候就已經消失了,更不要說現在了。我是蠻喜歡搜集歷史東西的。那時候比較喜歡卡帶。

  主持人:反而現在聽卡帶聽不了,大陸這邊小孩子都買打口帶。

  張鐵志:我前幾年宣傳的時候,去人民大學演講,就有學生送我打口帶,我就非常興奮。

  主持人:我們家就很多,當時沒有那麼多渠道,那麼多網絡資源,正版引進得少,卡帶按公司也是分三六九等,有的很貴根本買不起。大家就是這麼辛苦才聽到這種音樂的,搜集很偏門的,獨立的。你們買正版嗎?

  張鐵志:對,我們大部分正版或者代理版。70年代的時候,黑膠唱片的時候大部分是翻版,後來台灣唱片公司開始取得授權去發行。而且特別有意思的事,台灣的代理版卡帶,有一個東西成為台灣音樂文化非常重要的,我們叫做它側標,比如麥當娜專輯,會有500字介紹麥當娜。這些信息如介紹這個人第一張專輯什麼什麼,那個對當時剛入門的年輕人是很大的幫助。

寫樂評:用政治學專業分析搖滾

  主持人:您開始寫上樂評記錄,也是因為看了師兄的文章,可以把一首歌寫得這麼有趣,然後開始自己寫,然後自己寫了好幾年。

  張鐵志:其實寫樂評真的始料未及,雖然很喜歡音樂,但我在大學的時候,更多覺得將來是做學術研究的,沒有說想走音樂的路。我覺得那是一個偶然吧,因為大概在97年,那時候在台灣台大念政治所,可是我還是很喜歡音樂啊,那時候看一個音樂雜誌,98年的時候看到國外音樂雜誌報道一個故事,當時很多另類搖滾,起來批判當時的首相布萊爾,說他背叛對公民的承諾,走新中間路線,市場化路線背叛了選民。我當時非常驚訝,沒想到這些樂隊都這麼左。我作為一個政治專業學生,本來就有興趣關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辯論,所以就寫了文章討論這個英國搖滾樂為何反對布來爾。後來又寫了幾篇關於這樣的主題。例如很多人都喜歡酷玩,後來我發現他們很關心公平貿易的問題,98年甚至到海地考察農業,然後98、99年U2當時到非洲觀察貧窮國家發展問題。我就覺得很多音樂人都參與這些社會議題,那麼我的專業或許可以幫助讀者做一些分析。這是我一開始寫這些文字的動機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