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宋傑:用“技術”手段應對台灣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11:51:10  


法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傑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訊/“從技術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台灣問題,一方面可以‘舉重若輕’而非‘舉重若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技術基礎上所處理的台灣問題往往具有長遠效應,能夠有效地預防單純基於政治考量可能出現的不利後果。”大陸法學博士宋傑在其文章《用“技術”手段應對台灣問題》中如是說,該文詳細解析如下:

  自中國與歐盟於2007年實質性啟動《夥伴與合作協定》(PCA)談判以來,迄今圍繞此協議的雙邊磋商已經不下10輪次。最新一輪次的談判將於最近啟動。按照中方最初預期,協議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談判完成。但最終卻事與願違。

  PCA談判久拖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橫亘在中歐之間的台灣問題。自談判伊始,中方即從一種高度政治立場的角度去看台灣問題,要求歐盟同意在協議中載入承諾反對“台獨”等相關內容;而歐盟對此問題卻有完全不同的認知。由於彼此立場差異甚大,從而延宕了談判進程。其實,在筆者看來,台灣問題可以被視為一“技術”問題,中方應該以一種技術的眼光與視角去圍繞此進行談判。

用法律途徑取代政治手段

  中方自談判伊始,即要求歐盟明確承諾反對“台獨”,不與台灣當局進行(包括FTA在內的)任何具有官方性質的接觸與往來。歐盟則認為,PCA主要處理的是經貿領域的合作關係,政治議題並非PCA關注的焦點,因而沒有必要在協議中載入相應條款。特別是在陸台簽署了ECFA之後,歐盟的上述立場就顯得更為堅定。歐盟在後ECFA時代立場進一步強化的背後考慮則是,歐盟自身不願意束縛成員國與台灣方面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手腳。

  此外,在後科索沃時代,台灣地位問題將向何種方向轉變與演化,本身便高度不確定。畢竟,在剛剛就科索沃問題所發表的咨詢意見中,國際法院裁定,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歐盟一旦在PCA中就台灣問題做出明確承諾,實際上就失去了今後向中方進一步要價的一個重要手段和工具。作為典型的奉行現實主義政治傳統的歐洲來說,這樣的選擇無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