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兩岸昨日均高調紀念台灣光復說開去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08:22:30  


 
  如果說,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紀念日是私事,而孫中山先生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時間久遠,因而沒有紀念,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地位紀念日,並無舉行任何紀念活動,甚至連紀念文章都沒發一篇,則有可能一方面不是“逢五逢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避免刺激台北。實際上,儘管聯合國席位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但在“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有一個共識是“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而且已經解決了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並且正繼續探討既不會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但又能使台灣可以適當身份參加國際活動之時,確是不宜大張旗鼓地宣揚此事。

  昨日北京高調地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六十週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出席,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講話。北京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是為了因應近日金正日訪問中國“求援託孤”,這本來是中朝兩國的事。但當年此一事件的背景卻與台灣問題有一定的關聯。其一、是由於斯大林支持金日成越過“三八線”,引爆朝鮮戰爭,而促使本來已經決定放棄蔣介石的美國,決定派出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並重新支持蔣介石。這也導致解放軍被迫放棄“解放台灣”的戰略決策,從而形成了六十年來“劃峽而治”的歷史現狀。不過,今日北京高調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六十周年,並無任何針對此事的意思,而是為了維護東亞和平,利用朝鮮作為阻擋美、日、韓北犯的“防火牆”。

  本來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在國共兩黨既鬥爭又“合作”的歷史中,可以大寫一筆。毛澤東在炮戰中意外地測試到美國對執行“美台軍事同盟”的真實態度:解放軍的炮彈打到料羅灣,美國軍艦竟然退避三舍,這證明美國當時是不願被捲入極有可能會爆發的第三次國共內戰的。但美國卻又使出一招,迫使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實行“劃峽而治”。倘此,就將變成“兩個中國”。於是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撰寫《再告台灣同胞書》,宣佈“雙日不打炮”,讓金門、馬祖的台軍有機會補充給養,使到蔣介石下定決心死守金門、馬祖,從而挫敗了美國人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因此,五十二年前昨日的《再告台灣同胞書》,是毛澤東軍事結合政治的神來一筆,也是創造條件使蔣介石得以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靈犀相通”所在。但可能是此一事件涉及戰爭,北京並未作任何紀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