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給通脹預期“發酵”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0-11-16 08:31:24  


 
  投機性物價上漲加劇通貨膨脹預期

  文章分析,中國目前的通脹危險,除了輸入性通脹壓力,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也在持續加大,其突出表現是“新”漲價因素正成為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8月,“新”漲價因素在物價上漲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達到51.4%,9月進一步上升到64%;而相對上年同期的所謂“翹尾”因素正不斷減弱。一旦“翹尾”因素消失,物價上漲仍然持續,即同比、環比同步攀升,那就是真正危險的持續通貨膨脹了。而在當前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中,農產品漲價是“新”漲價因素的主要成分:8月,糧食、鮮菜、肉禽等在其中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9月,特殊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雖然減弱,但食品價格加上居住價格對漲價的“總貢獻”已高達90%。顯然,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農產品基礎價格上漲成為物價上漲主要“動力”。

  與此同時,投機性物價上漲正在加劇通貨膨脹預期向全社會蔓延,對一些農產品、原材料的炒作已經威脅到生活、生產的正常秩序。

  管理通脹預期和保護低收入群體

  文章指出,一旦通貨膨脹預期變為現實,治理通脹就可能事倍功半。古今中外惡性通貨膨脹的嚴重教訓我們不能忘記,一定要盡力防止真實通脹全面爆發,包括不給通脹預期“發酵”空間。

  首先,政府管理部門要切實控制通貨膨脹預期,特別是提高相關政策的公信力。政策的公信力,與人們對宏觀調控的期望和調控的實際效果直接相關。簡單地說,人們對宏觀調控有信心,通脹預期就會相應減低。因此,政府反通脹決心的“強度”也能起到控制通脹預期的一定效果。當然,實際措施更重要,要對物價上漲作明確的幹預。例如,根據歷史經驗,“負利率”持續3個月以上就應該考慮加息。又比如,針對社會危害性極大的生活、生產必需品炒作,必須及時採取強硬措施,以此顯示管理通脹預期的決心,提高政策公信力。

  其次,要分析不同收入群體對通脹預期的感受,有效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一般而言,收入越低者,通脹預期越強。食品價格上漲會顯著影響低收入者的通脹感受,而高收入者比較關注高檔消費品的價格變化,但高檔消費品如轎車、電器設備價格此時反而會呈下降趨勢一句話,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的通脹預期是不一樣的。管理通脹預期必須有效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包括給他們增加收入、提供補貼,使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