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起:“民國”百年 應思考甚麼

http://www.CRNTT.com   2011-01-03 12:10:34  


蘇起教授
  中評社台北1月3日訊/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民國百年,‘興利’元年”。作者提出:“民主化的後遺症不應該再繼續摧殘台灣的老百姓、削弱台灣實力。‘民國’一百年應該是終點,也是起點。它終結了扁政府的濫權及腐敗,也應該啟動各行各業從‘防弊’向‘興利’的思維轉換。我們更希望兩大政黨能下定決心揮別過去損人不利己的惡鬥,藉‘總統’大選及‘立委’改選的機會,比賽提出“興利”的方案供全民選擇。”文章內容如下:
  
  慶祝“中華民國”一百年,除了歡慶活動外,也應該嚴肅思考我們台灣當前的處境以及應有的新作為。

  一百歲的“中華民國”其實一直活得很辛苦。它在苦難中誕生,脆弱得幾乎夭折,接著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掙扎成長;然後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最近廿年又完成中華民族第一次的民主化大工程。

  這原本是“中華民國”歷來成就的最高潮,也是台灣民眾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但轉瞬間一切就變了。

  曾經高呼“生命共同體”的人卻帶頭撕裂社會、切割族群。曾經標舉“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人最後因為貪腐而身陷牢獄。在對岸快速崛起的同時,台灣內部的惡鬥已經把它分裂到似乎沒有一個政治符號(“國號”、“國旗”、“國歌”等)或人物,能夠成為全台灣團結的象徵。

  站在這個新起點,我們要讓這狀況持續到何年何月?問題的關鍵在那裡?

  筆者以為,除了一般熟悉的政黨惡鬥因素外,主要關鍵有二。一是心態,二是制度。因為民主化就等於權力與資源的重分配,所以許多台灣人的心態就變得重“分配”、輕“生產”;重“討好”、輕“求好”;重“做人”、輕“做事”。在扁政府的腐化過程中,台灣人更加重“防弊”、輕“興利”。在制度上,由於民主化以前行政權獨大,所以民主化以後基於“防弊”心態,一方面極力壓制行政權,擴張立法權及監察權,一方面又放大第四權(即媒體)以行全面監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