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又快又累的國家財政怎麼辦

http://www.CRNTT.com   2011-01-28 08:55:12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訊/1月24日新華網發表長篇報道對話財政部長謝旭人,報道回顧了“十一五”期間財政收支的情況。東方早報發表上海獨立財經觀察人士陳寧遠文章稱,對此,基本上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首先是“快”字,因為財政收入增長是迅速的。其次是和迅速的收入相比,支出的壓力卻也越來越大,尤其是2008年之後為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財政政策從穩健過渡到積極,用一個“累”字來總結收支平衡的壓力,似乎並非危言聳聽。

  文章分析,先從積極的一面看,看看這個收入的“快”字,是否真的那麼令人著迷呢?在從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期間,全國財政收入從約4萬億元起步,短短5年翻了一番,現已超過8萬億元,達到83080億元,年均增長21.3%——很巧合的是,這也是2010年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

  但平均的計算總是有些含糊的,因為這沒有考慮到每一年度的細致情況——比如五年之中2009年財政收入增長僅為11.7%,據說這一年4萬億元積極財政下去了,經濟是大為好轉的;而經濟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卻達到了19.5%;兩相比較,顯示出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長是不平衡的和波動較大的,而且未必和宏觀經濟的好壞有特別直接的聯繫。

  這一不那麼令人著迷的特點,即使從“十一五”期間穩健財政政策時代也能夠看出——其中2007年為32.4%,2006年為24.4%,相差8個百分點。國家財政的收支都是進行年度預算的,增增減減當然也正常,但一般而言,年度之間的幅差應該越小越好,否則財政穩健二字總是難言的。

  道理很簡單,國家財政收入,尤其絕對大頭的稅收,是強制性、無償性和長期化的收入,它不是市場行為的投資性收入,是不能按照股神巴菲特的那種復合增長率來看其投資能力和投資水平的。國家的財政收入是有其自然邊界的,一國之財富當然可以是共同成長的,但在相近的若幹年份里(比如5年里),若是國家財政的增長速度總是遠遠快於GDP的增長,快於國民收入的增長,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用行政手段與民爭利的嫌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