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改革與中國社會秩序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11:02:44  


 
  中國的社會秩序出現了什麼問題?很簡單,就是社會力量和經濟力量、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之間的嚴重失衡。從經濟上看,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成就是通過把經濟過程開放給社會各個群體而取得的。但是近年來,經濟過程變得越來越封閉,從早期的包容式發展轉變成為排他式發展。既得利益傾向於壟斷經濟過程,經濟發展的好處大都流向了少數人,大多數人很難從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分享到利益。這使得收入分配差異越來越嚴重,基本社會正義嚴重缺失。

  從政治上看,經濟改革已經導致了社會的巨大變遷,最顯著的就是新興社會力量的崛起,並在國家的經濟領域開始扮演重要作用。新興社會力量的作用儘管首先表現在經濟社會領域,但其必然具有政治性。如何面對新興社會力量?這需要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這種改革在1990年代已經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那就是執政黨承認這個變化,在此基礎之上調整政治制度。當時,由於民營企業的崛起,國家便修改憲法和法律,保障私有財產。同時,針對民營企業家這個新興社會群體,執政黨實行開放政策,容許民營企業家加入共產黨。這一制度上的調整,大幅度地擴大了執政黨的執政基礎。
  
  但是此後,這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很大。針對越來越多元的社會利益,執政者不僅沒有再進一步開放政治過程,讓更多的社會階層參與進來,反而實行強化政治控制的做法,把相當一部分社會力量排除在政治過程之外。這尤其表現在所謂的“維穩”機制建設上。“維穩”機制如果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那麼是可以理解的。任何社會都需要社會秩序,而社會秩序是需要機制來維持的。但如果“維穩”僅僅表現在通過強制性政策或者暴力,來控制已經崛起了的社會力量,那麼就會適得其反,越“維”越“不穩”。今天的中國就是這樣一種格局。

保持開放性與包容性

  近日,中共領導層開始強調“社會管理”,這非常重要。“社會管理”就是要建設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秩序。如果這種社會秩序是繼續1990年代的路徑,通過進一步的政治開放來吸納更多的新興社會力量進入政治過程,就會是里程碑式的政治進步。這種自上而下的政治開放,就會滿足新興社會力量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要求。同時,這兩種力量的結合會造就巨大的動力,促成體制的可持續的開放性。只有維持體制的可持續的開放性,中國的各方面的發展才會保持包容性,而避免排他性和封閉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