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09:35:31  


 
  如何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內涵?

  理論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們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義,但事實上孫中山當時並沒有參加領導這場起義,那麼,為什麼還說“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如何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內涵呢?

  金衝及:“辛亥”,按中國傳統的用幹支紀年的方法,在這裡就是指武昌首義發生的1911年。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譯為“1911年的革命”。對辛亥革命,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用法。狹義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義和各省響應。廣義的可以包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3年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那19年間的革命。人們比較多使用的是後一種說法。

  武昌首義發生時,孫中山因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確實身處海外,沒有直接領導這次起義。但這場革命是在孫中山和他領導的同盟會的巨大思想影響下發生的。當絕大多數人還沒有認識到必須推翻清朝政府前,孫中山已在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成為這場革命運動的先驅。他領導的同盟會成立後,又開展了廣泛的革命宣傳,並組織了多次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的廣州“三.二九起義”震動了全國,大大激勵了人們的鬥志。因此,人們把孫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徵。他一回國,立刻被獨立各省推舉為臨時大總統,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嗎?

  理論周刊:在辛亥革命的評價問題上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種觀點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那麼,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金衝及:說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實際上是對胡繩提出的一個觀點的誤讀。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是這樣說的:“如果脫離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全過程來觀察問題,也許會把辛亥革命看作不過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但它並不是不結果實的。”這裡的意思很明白:只要從“中國近代的全過程來觀察問題”,就會清楚地看到“它並不是不結果實的”。

  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又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長期壓迫,要掃除內外種種障礙,從瀕臨滅亡到挺身站立起來,創造出令世界震驚的進步,實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長期奮鬥的結果,跨上了一個台階後才能再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中間還會經歷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達到,畢其功於一役。歷史就是這樣前進的。

  辛亥革命在這漫長的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不僅推翻了那個媚外、專制、無能的清朝政府,而且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從政治上講,中國封建社會本來有個頭,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權獨攬的絕對權威,是反動統治秩序的嚴密網絡賴以保持穩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這個頭砍掉了,整個反動統治就亂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統一的穩定的統治秩序來。

  從思想領域來說,一是民主精神的高漲,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不會有七年多後的五四運動。怎麼能把它說成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呢?

  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寫道:“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這並不足怪,因為他們沒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他所說的“青年”,如果還在,現在也得九十來歲了,至於今天的青年對辛亥革命的“過低估計”就更不足怪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史著上關於辛亥革命既勝利了又失敗了的概括是矛盾的。事實上,說辛亥革命失敗了,那是指它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能改變中國人的悲慘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實一度被袁世凱攫取。說它取得了巨大勝利,是相對過去而言。說它又失敗了,是指它沒能完成面對的歷史任務,那些根本性問題還需要中國人民下一步在共產黨領導下繼續探索和奮鬥中去解決。它前進了一大步,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的統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