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戰略人才引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1-06-10 08:20:49  


 
  文章指出,上海尤其欠缺能引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性金融人才。所謂戰略性金融人才,照筆者的理解,是指具備國際化視野、全球化資本運營意識並且熟練駕馭全球性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金融專才。如一流的銀行家和金融家、金融風險管理師(FRM)、金融理財師(CFP)和金融分析師(CFA)以及高級金融英語人才等。就中國和上海而言,這些戰略性人才還應該熟悉國情、市情,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應當肯定,最近幾年,中國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國內高校每年的金融專業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但由於金融人才培養與市場有效需求嚴重脫節,造成了金融人才一方面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卻是大量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與專業對口工作崗位的尷尬局面。上海近年來一直積極延攬在海外工作的華人金融專才,希望這些具有國際工作經驗、掌握最新金融技術與管理的高級人才來滬工作,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依托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還辦起了高級金融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並能把握全球經濟與金融趨勢的複合型高級金融人才。不過,從總體情況來看,上海高級金融專才的培養規模和質量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要求仍然差距很大;畢竟,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急不得,而建立一個開放、創新、市場化的金融發展環境,以吸納海外留學金融專才以及紐約、倫敦等金融精英來滬工作,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如此看來,從來不缺金融基因的上海在造就金融戰略人才方面擁有很大的行為空間。而從上海走出去的具有全球化資本運營意識、熟練駕馭全球性金融管理工具的戰略性金融人才,也並不鮮見。例如,前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章晟曼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類似這樣的國際化戰略人才,或已成花旗等美歐金融企業旗下的大將,或已肩負著國家使命,而上海需要的頂尖戰略性金融人才不是個位數,而是百位數甚至更多。

  文章強調,如何培養並吸引全球頂尖金融人才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服務,可以說是落實國家戰略的最緊迫命題。基於此,上海可以借鑒紐約和倫敦的相關做法,著力營造高包容度、開放性的金融生態環境。這其中,行政管理部門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務意識固然不可少,而市場參與主體對發展金融產業的高度認同感、濃鬱的金融財富氛圍以及無時不在的風險防範意識,更是必修課。未來一段時期,上海理該構建類似倫敦那樣的人力資本培育和使用體系,創新金融人才工作機制,完善金融人才政策體系,逐步實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市場化配置和契約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利於金融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積極營造有利於高端金融專才來滬工作的金融生態環境,以早日形成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需的戰略人才方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