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民進黨與國民黨路線的差異與鬥爭

http://www.CRNTT.com   2011-07-31 08:33:19  


蔡英文赴歐“取經”並沒有取得什麼“經書”回來。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訊/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王崑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發表專文《兩條路線之爭》。作者認為:“現在的台灣政治,大家已經不把統獨當成必然不可跨越的界線,這也是馬英九會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因。既然馬英九可以這麼堅持,未來民進黨若重返執政,也不必然不能這麼堅持,只是現在民進黨還要走農工路線,他們還不敢大聲的喊出相同的聲音罷了。”“所以,馬英九和蔡英文的路線不可能有多大的不同,若要說他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還是在於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華盛頓共識’的資本主義路線,以及‘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上對選民在‘意義’上的不同。”文章內容如下: 
   
  1999年陳水扁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曾經到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去“取經”,抱回了一部“新中間路線”的構圖,民進黨的“台獨路線”在“新中間路線”的包裝下,終於讓阿扁驚險過關,以39%多的選票,低空贏了分裂的連戰和宋楚瑜兩個陣營。 

  2011年6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循著阿扁之路,到德國和英國“取經”。但這一次在德國和英國的要求下,蔡英文只能去取綠能建築和廢核政策,以及空泛的再談談她的兩岸政策,並沒有取得什麼樣的“經書”回來。 

  既然如此,那麼蔡英文為何要在選戰已經日益緊繃的情況下,還要特別到歐洲走一趟呢?顯然,這是民進黨有意區隔和國民黨不同的路線,以陳水扁的選戰對象連戰和宋楚瑜,都是留美的台灣菁英,而這次更明顯的是馬英九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而蔡英文卻是典型的倫敦政經學院畢業的菁英,所以國民黨的美國路線和民進黨的歐洲路線,已經形成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兩條路線之爭,這才是蔡英文選前必須到歐洲走一趟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