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名記之妻被判受賄 冤不冤?

http://www.CRNTT.com   2011-10-28 11:36:52  


 
外省人的奮鬥

  在未出事前,梅曉陽的口頭禪是,“我們技術人員很單純的”,這個景觀設計師面對的是中國的正面,城市越來越美麗,樹影婆娑,花香襲人,有時,她甚至會嫌記者老公“太陰暗”,對方的工作是描述中國的背面,那是醜陋和荒謬的世界。

  梅曉陽稱得上順風順水。從小到大,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出色,從初中到重點高中、大學,再到研究生,一路保送。在大學時,梅曉陽當上學校團總支部副書記,“是學生這條綫的最大的幹部”,繼而入黨。

  1998年7月,25歲的景觀碩士梅曉陽拒絕了華中農業大學的留校任教機會,成功應聘到上海園林設計院—這是中國最老的現代景觀設計單位,前身是租界時代的工部局園林處。園林院是一個比較自閉的上海人集體,她是該院錄取的第二個外省人。

  這一年,經人介紹,梅認識了當時《南方周末》的記者楊海鵬。他們第一次見面在襄陽公園,她主動給他打傘。那時還流行鬆糕鞋,梅曉陽躲在他身後,兩只眼睛從他肩膀上看人,身高將近1.9米的楊海鵬一直在琢磨—這姑娘到底多高?後來才知道是1.61米。

  他對姑娘的身高要求在1.65米以上,現在說起來,他還感慨自己在身高問題上“喪權辱國”。不過,這個湖北宜昌姑娘跟他以前的女朋友不一樣,她不像那些上海女孩那樣精於算計,“傻乎乎的”。

  雖然這個男記者不解風情,缺少浪漫,常神游在自己的世界,做忘我狀,但是梅曉陽還是願意“倒貼”,他身上的“俠氣”令她著迷。

  在事業上,楊海鵬也幫她把關。初到上海時,單位總派她一些公共項目,政府項目常要按領導意志改來改去,結算要打折扣。年終,別人獎金總比她多一些。楊告訴她:到上海總要吃三年蘿蔔幹飯,人家是短平快,你要目光長遠,政府項目錢少常賴,但容易成名。

  當時梅曉陽研究江南小城鎮園林規劃,楊海鵬周末帶她去同裡、濮院、南潯等地,手邊常帶方志及經濟史著作。吳越之魂,系於人文。梅曉陽由這些故事故物,激發靈感,風格由導師所遺之歐化,轉向崇敬地方文化和東方古典園林之韵。

  梅曉陽在國內圈子裡,也逐漸有了名氣和面子。2001年,憑借出色業績,她被提拔為上海園林設計院最年輕的所長。彼時,上海乃至全國興起綠化工程熱,該院承接的業務逐漸偏向於綠化工程。梅曉陽在此期間,便多主持市政綠化項目。

  同年,在跟楊海鵬戀愛三年後,他們結婚了。結婚時沒拍婚紗照,沒辦酒席,就連婚戒,也是梅曉陽自己買回來的。回想這個厨房男的當年,她感慨—他真不是個適合婚姻的人。她回憶稱,有次楊在浙江采訪,一月不著家,中途打電話回來讓她送錢過去,美其名曰讓她去過聖誕節,結果,楊在牌桌上跟兄弟們激戰正酣,留下她在那兒流眼淚。

  那時他們夫妻都很忙,有時甚至數月不能見次面,“就跟周末夫妻差不多”。梅曉陽把精力主要放在事業上。2004年下半年,園林院新成立經營計劃室,梅曉陽擔任副主任,逐漸從純設計轉為管理,同時將研究方向轉向濕地項目。2006年,梅曉陽憑借其在濕地項目領域的才能,成為上海青年科技“啓明星”學者,是該稱號唯一的園林系統人才。

  梅曉陽夫婦曾經想做丁克,挨不過父母勸說,有了女兒“蟹妹”。梅也知道,丈夫對自己的工作偶有不滿—他曾多次當面說她是“組織化人格”,對組織對權威總有盲從的味道。楊海鵬認為,梅在這方面跟她母親相似,梅的母親青年時代作為勞模受到毛澤東接見,從此一切為黨。

  不過,她也知道,女兒和丈夫為自己感到自豪,“蟹妹”兩歲時去閔行體育公園,坐三輪車,她對爸爸說:“告訴司機,這個公園是你老婆設計的,讓他免費。”車把式笑顛了,差點兒騎進綠化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