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先別急著慶幸藍天計劃“如期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11-12-20 11:24:44  


有關藍天計劃的完成數據,政府部門的態度和群衆感受總是不在一個節拍上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治理力度趕不上污染速度’。緣何?還是一個“快”在作祟:只顧經濟的高速,忽視乃至漠視環境治理。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支撐點,就是藍天計劃的‘如期實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一旦公布有關藍天計劃的完成數據,政府部門的態度和群眾感受總是不在一個節拍上。群眾憑直觀感覺,不相信動輒多少個藍天;政府官員依據本本上的標準,理直氣壯地駁斥懷疑論者――對官員而言,藍天的多少關乎年底的考核;而百姓,則暗暗擔憂灰蒙蒙的天害死了多少肺細胞。出發點和歸結點都南轅北轍,何來‘在同一片藍天下’呢?”《現代快報》今日登載評論員西風的文章“各地且慢慶幸藍天計劃‘如期實現’”,全文如下:

  2011年還有最後十幾天。這兩天,全國多個城市的天氣不錯,湛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市民在這樣的天氣心情很好,但心情好的,除了百姓,還有那些與藍天計劃有直接關聯的政府部門管理者。

  近年來,為了治理空氣污染,各地紛紛出台“藍天行動計劃”,規定本地區“藍天”要達到全年天數的百分之多少。大致的查一查,大多在300天以上,有的達到320個藍天,也即污染天最多不能超過45天。每年到了12月份,每個城市的藍天計劃主導者和執行者,都要掰著手指盤算,自己的“轄區”污染天數有沒有突破計劃,剩下的日子里,還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臟天氣”?他們亟需防範的是,藍天計劃在最後關頭泡湯。

  在最後一刻“翻盤”的例子不是沒有。

  每年的12月份,是不少大城市一年當中除春季以外第二個空氣質量最差的時段。因為冬季是傳統的灰霾逆溫高發的季節,一些城市沒有完成藍天計劃,往往就是栽在12月的連續“污染天”。

  一些地方,空氣污染嚴重,“保藍”的壓力很大。在空氣質量上若長期得不到改觀,職能部門無法向民眾交代。因此多數城市,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檢測手段,往往還沒到年底,就估算污染的天數,有沒有超過限定的標準。一旦形勢樂觀,“保藍”計劃能夠如期實現,這些地方自會無比慶幸。

  當然,現有的“藍天計劃”,實現起來確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因此,我們不能單純懷疑它的成就和給民眾帶來的好處。但同時也要指出,完成計劃的城市決不可以高枕無憂。

  昨日,人民日報報道:據環保部門最新統計,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數,已經達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這個消息與一些城市的藍天計劃驕人業績發生了輕微“碰撞”――難道,人民日報中“一些大城市”並不代表他們?

  其實,這些城市的“慶幸”只是計劃政績的慶幸,未必是民眾健康的幸運。目前,各地藍天計劃的檢測數值其中一項“可吸入顆粒物”,依舊是PM10(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而不是PM2.5(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按照空氣檢測專業人士的話說,PM2.5能夠占到PM10的三分之二以上。明白一點解釋:如果拿PM2.5來檢測,那所有完成310個以上藍天的城市早就上了黑榜。

  這也是近來關於PM2.5納入空氣質量檢測的爭議所在。對許多地方政府來說,一旦把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顆粒物作為“藍天計劃”的檢測硬杠杠,那所謂300個以上的藍天目標真要全泡湯了。

  但是,你不把PM2.5納入考核,不代表空氣的污染就輕微了許多,不代表群眾的健康就少了威脅。也只是環境官員的壓力輕微了一些,政績落空少了些威脅而已。

  環保專家指出,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肉眼是看不見的,但它們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導致灰霾天。空氣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物都能降低能見度,不過,與粗顆粒物相比,細顆粒物(PM2.5)降低能見度的能力更強,是灰霾天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環境科學家指出,大氣中的細顆粒物PM2.5,往往會附著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屬顆粒等大多由工業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因而對人體的傷害很大。

  注意,細顆粒物PM2.5的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這裡面有工業氣體污染、建築施工揚塵等。

  管大自然難,但遏制化工污染、建設污染,政府義不容辭。這幾年,多地環保部門、住建部門等都在治理工地揚塵、禁止焚燒垃圾、外遷化工企業上想了不少辦法,出了許多力,但“治理力度趕不上污染速度”。緣何?還是一個“快”在作祟:只顧經濟的高速,忽視乃至漠視環境治理。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支撐點,就是藍天計劃的“如期實現”。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一旦公布有關藍天計劃的完成數據,政府部門的態度和群眾感受總是不在一個節拍上。群眾憑直觀感覺,不相信動輒多少個藍天;政府官員依據本本上的標準,理直氣壯地駁斥懷疑論者――對官員而言,藍天的多少關乎年底的考核;而百姓,則暗暗擔憂灰蒙蒙的天害死了多少肺細胞。出發點和歸結點都南轅北轍,何來“在同一片藍天下”呢?

  這幾天,隨著冷空氣到來,中東部許多大城市的霧霾煙消雲散。“很遺憾,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見到藍天在全國很多城市變成了一種奢望。”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見人民日報)。

  我們總不能把“藍天夢”寄托在冷空氣的到來上吧!“藍天計劃”倘若成為空氣質量的遮羞布,那麼,我們還是有必要揭開它。儘管,有些人可能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