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深層次結構下的戰略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1-12-25 08:29:12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訊/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雙保持”的前提下,以“穩中求進”作為2012年中國宏觀調控的總基調,在指導思想上第一次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突出強調通過改進民生來強化內需市場。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李省龍文章指出,這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最新內容和核心話題之一。要深刻地理解這一最新內容和核心話題,就必須從當前中國經濟所依托的深層次經濟結構入手。

  對外經濟的“雙循環”結構

  文章表示,經過30多年的對外開放,中國在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過度外向的、“兩頭在外”式的對外經濟關係。這一關係以中美之間的經濟“雙循環”結構表現得最為典型。其運行方式可簡要概括如下:中國廠商向美國出口商品,美國向中國廠商支付美元:1、根據現行結匯制度,國家按標準匯率以人民幣購買中國廠商的外匯獲得美元,並將其轉變為國家外匯儲備;中國廠商出口產品獲得的美元在換成人民幣後,進入國內循環,這是第一個循環。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循環中,中國廠商以美元換得的,並進入國內循環的人民幣,實際上並無商品做為保證,因為作為其發行基礎的商品已出口美國;因此,當中國廠商向美國出口量不斷積累時,會造成大量的外匯占款,使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的形成具備了可能性;2、當國家外匯儲備因中國廠商出口的增加不斷積累時,由於美國對我購買其先進技術、企業實體和重要資源進行戰略限制,只能購買其巨額國債,遂使中國得自對美貿易的美元又流回美國,這是第二個循環。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循環中,中國得自對美貿易的,並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回流美國的美元,又將充當美國重新購買中國商品的資本,開始新一輪“雙循環”支付手段。當然,實際的貿易-貨幣關係要比上述高度簡化的“雙循環”結構複雜得多,但基本關係如此。

  如果僅從經濟安全的角度出發,僅從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和長時間尺度來看,上述“雙循環”結構的運行至少會在理論上導致以下現象: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准制度化”的對美利益(或財富)輸送機制;二是形成了國內經濟發展對外需拉動過度依賴的機制;三是形成被動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發生、發展機制;四是在客觀上形成了美國對我轉嫁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五是在客觀上形成了美國對我在經濟上進行某種定向衝擊的可能性。上述推導可以解釋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出現的許多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現象,也被某些經濟事實例如美國的兩次“量化寬鬆”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所證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