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中日關係的脆弱性和雙方的戰略訴求

http://www.CRNTT.com   2011-12-30 11:48:43  


 
  在民眾層面,雙方都認識到民間交流的重要性,但是今年公布的《中國日報》與日本言論NPO聯合民調顯示,中國對日好感度為28.6%,即70%以上的中國人對日本印象不好。日本公眾對華好感度僅20.8%,即近80%的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這可能在世界兩個鄰國關係上也是罕見的,兩國民間關係的脆弱性可見一斑。

  在安全方面,雙方的猜忌同樣明顯。日本方面將中國的軍費增加,海軍演習,漁船活動等都放在中國軍事擴張的框架下解讀,無論是去年的《防衛大綱》和今年的《防衛白皮書》都體現了防範中國的一面。而中國方面則傾向於將日本的安全政策同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相結合,認為日本在安全上採取聯美制華的策略。

  以上的互不信任的根源是複雜的,由戰爭記憶、冷戰歷史、日美同盟、地緣戰略、經濟利益和感情因素等各種原因造成,但是要理清中日關係的主綱還是要搞清楚雙方的戰略訴求。

日本對華外交的戰略考慮 

  有人認為戰後的日本就是美國的“屬國”,不存在外交。筆者不敢苟同,作為日美同盟中較弱的一方誠然在外交上受到美國的很大制約是可以想象的,但是這不能夠抹殺日本試圖在一定程度內追求自主的一面。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過去十年時間裡中國的對日本的重要性日益明顯,日本外交渴望跳出傳統的日美框架的訴求在增加。

  首先,必須看到穩定的中日關係符合日本的戰略利益,這是日本對華外交戰略的基本認識。進入21世紀後,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這種趨勢將在日本老齡少子化程度日益嚴重以及中國內需增加的發展中日益明顯,借中國之力來保持日本經濟的活力的基本框架已經成為定局。沒有穩定的中日關係將會影響到日本自身的根本利益,2004年至2005年小泉時期的“政經分離”的做法將讓日本付出重大代價。如何與中國建立穩定,良性的關係是每一任首相都必須回答的問題,這已經不是一個喜不喜歡,願不願意的問題。因此,中國方面應避免把日本的政策過度解讀為具有敵意。

  第二,必須看到日本對於日美同盟關係和平衡國內親美政治勢力的需求仍然存在,日本的某些表態和政策有迎合美國需要的一面。野田佳彥擔任日本首相以來,在對美外交上開始積極造勢加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工作,9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野田會見奧巴馬總統時候表示將在普天間美軍基地飛機場遷移以及放寬美國進口牛肉限制問題上有進展。航空自衛隊主力戰鬥機最終選購了美國開發製造的F35。野田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候直言不諱地說,在東海和南中國海中國不斷強大的軍事力量給日本安全環境帶來了不確定性。日本將在各種會議上呼籲中國遵守規則,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環境讓中國為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以上動作體現了野田內閣希望借此鞏固日美同盟的意圖,也為前兩任首相因為“忽視”對美外交而引起國內反彈的一種回應。因此,中國方面需要對日本的聯美制華有警惕,但也不能忽視日本為維護同盟關係付出成本的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