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還需邁出兩大步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08:44:28  


中國能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們把眼光瞄准了成都改革。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經過30餘年改革發展,一個真正的新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華夏時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研究員黨國英文章表示,中國人有了自己的驕傲,同時也多少有點忐忑不安。我們親領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但我們耳邊也有警鐘鳴響:我們還能續寫發展輝煌麼?已經有國內外人士提出一個嚴峻問題:中國能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我們在懷疑的聲浪中,尋找著能讓我們收拾信心、續寫輝煌的力量。我們把眼光瞄上了成都改革。

  文章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當然不是學者憑空杜撰的概念,因為的確有的國家在經過一個較快經濟成長期、進入中等發達階段以後,由於政治經濟體制難以支撐更高水平的發展而陷入經濟的長期蕭條,甚至陷入政治動亂的泥淖。但是,遠不是所有國家繞不開“中等收入陷阱”。只要堅持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就可以實現持續成長。就中國而言,即使在現有基本憲法秩序之下,改革仍有空間,生產力釋放仍有空間,“中等收入陷阱”有可能避開。成都改革的成功可以證明這一點。

  判定中國能不能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繼續快速增長20至30年,躍上一個全新的穩定發展平台,取決於我們國家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大要素的可持續供應,更取決於技術進步這一改善要素利用效率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保障則需要體制改革支撐和社會政治穩定。對於成都改革的意義,必須置於這樣一個發展邏輯中去認識。

  要素供應的絕對數量不會構成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硬約束。第一,中國並不缺少建設用地,真正缺少的是優質耕地。第二,中國的勞動力供應形勢儘管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城市經濟部門的勞動力供應潛力仍然很大。第三,中國人的儲蓄率很高,形成資本積累的強大源泉。

  然而,以上判斷不足以讓我們高枕無憂。最簡單的經濟增長率公式,是儲蓄率乘以資本效率。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會使來自國民儲蓄的資本貶損,而體制弊端與技術創新動力不足會使資本效率下降。這才是讓我們憂心的事情。體制改革的效果並不會隨著時間的延續不斷產生累進效果,到一定平台以後,需要新的改革投入。這是我們未來持續發展、走向更大繁榮所面臨的真正的重大課題。

  成都以農村產權明晰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和發育基層社會民主政治這三大改革舉措,給有待深化的中國下一步改革提供了範本。今後中國改革還要邁出兩大步,一是克服城鄉二元結構,完全確立統一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幅提高民生質量,為全面改革創造更堅實的基礎;二是主攻政治體制改革。成都改革基本上走完了前一步,並開始探索後一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