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會前的改革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11:10:59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兩會”召開在即,中央高層官員密集在各地進行調查研究,為今年政策方向進行定調。其中促進就業保障房建設金融安全進出口貿易等領域,都是調研重點。

  台灣《工商時報》據此分析認為,財經議題將是今年大陸“兩會”的重頭戲。該報認為,每年的“兩會”不但是中國大陸全年規模最大的會議,也是官員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被視為當年政策的風向標。按照慣例,大陸中央領導在“兩會”召開前後都要深入各地考察,研究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政策。

  台灣《旺報》關注了“兩會”前的改革信號。該報報道指出,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多項看似了不起的改革計劃,都因缺乏政治改革魄力而不到位,但目前這波經濟寒流迫使大陸必須面對政策抉擇。該報還援引《人民日報》呼籲改革黨的社論“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原標題為“以"制度供給"呼應參與熱情”)。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從李克強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談話中,嗅到了改革的味道。該報認為,盡管推動改革有阻力,但李克強的談話顯露經濟發展新思路,意味著目前深化改革值得期待。可預期的中國系列改革,將是場雷電交加的改革風暴。

  彭博新聞社訪問了佐利克。佐利克的觀點是,中國即將實現“軟著陸”。中國經濟在今年不大可能放緩,不過中國政府需要對經濟進行調整,以便實現在未來20年裡的持續增長。中國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和私營部門,改變戶籍制度,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社會保障。

  佐利克會見記者,實際上是推介世行的報告《2030年的中國》。這份由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撰寫的報告認為,中國需要重新定義政府角色,改變國企結構並逐步允許由市場力量來決定利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