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國圖書收藏狂人高小龍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13:46:10  


 
  問:上海似乎是民國期刊的主要陣地?

  高小龍:對。在我的收藏中,大部分書刊雜誌都是在上海出版,還有更多的雜誌和刊物,把上海都市生活的深度報道和呈現,作為刊物的主要內容,其中有《上海生活》,永安公司在1949年以前的一份公開發行的刊物《永安月刊》,這份《永安月刊》非常特別,功能和影響力已經超越一間百貨公司自己的促銷作用,成為一本廣受歡迎的都市生活消閑雜誌,裡面的很多小雜文散文,寫作水準非常高,最有特點的是,這本雜誌的封面,區別於其它雜誌請名媛明星作封面女郎,而是讓永安公司自己的員工,做每一期的封面女性,這是多麼有創意,又見關懷的舉動啊,作這個決定的企業家或者雜誌人,真了不起!這樣準確恰當的自信,在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不多見了。而且,理念也很新,對嗎?

  第一次看到《良友畫報》,如遭雷擊

  問:您第一次看到的民國雜誌是哪本?

  高小龍:《良友畫報》。我的童年正是上個世紀70年代,那是十年“文革”的最後階段,我生長在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西安電影制片廠,即使在文化生活極其荒蕪和凋零的年代,這個小天地裡的人們,還是可以享受許多外界無法接觸到的文化資源,那時候中國只有八家電影制片廠,每個廠都有一間美術資料室,這個資料室專門為廠裡的所謂創作幹部和領導幹部開放,提供各種海外出版的期刊雜誌以供業務參考觀摩用,我的父母親算是西影廠裡可以有這樣的閱讀特權者,因此,少年人對衝破身邊這個遭禁錮的世界以外的世界的所有好奇和向往,就從這些圖文並茂的港台電影雜誌裡如饑似渴地展開想象,那種偷嘗禁果的快感,與今天的“翻墻”是一個意思。我央求母親定期給我借回來許多這樣的雜誌,自己看完後,還在小朋友中傳閱分享。

  有一次,是我一直追著看的香港邵氏公司影刊《南國電影》暫時缺了一期,母親就夾了一本厚厚的合訂本的舊雜誌回來,我起先還頗為掃興,但是當我把這一本某年合訂版的原版《良友畫報》打開的時候,我看傻眼了。
 
  問:《良友畫報》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那時候的中國,個人生活環境和社會的大面貌,放眼望去,是沒有什麼色彩的,基本上是國防綠、黑、灰、白、藍、暗淡色系,而我們那時候覺得民國就是“暗無天日”,沒有晴天,不出太陽。

  所以,當我第一次翻開《良友畫報》,那種視覺和內心的衝擊激蕩,套用上海作家陳村讀完木心先生的名篇《上海賦》之後的反應就是:如遭雷擊。

  在那個年代,我一頁一頁在震驚中翻閱那些內頁,那些大型的密集排列的圖片,

  想一想,在那樣的時代,我在震驚中小心地翻閱《良友畫報》的內頁——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的城市景象,和那些意氣風發自信時尚的男男女女。那些色彩綺麗的月份牌廣告畫,嬌嗲粉嫩的洋囡囡,還有看上去熱熱鬧鬧,爭先恐後奮鬥和進取著的各行各業,這一眼一眼應接不暇的刺激,與我們概念中的“舊社會”反差巨大!

  當時我翻看的那套原版《良友畫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電影界一位知名導演孫敬的私人收藏,孫敬導演五十年代被分配到西影後,把這套畫報捐獻給了西影美術資料室。孫敬導演六十年代在西影執導的一部電影《桃花扇》在“文革”中被打成大毒草,孫敬本人也被批鬥,停止工作近十年之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