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吳體制端出兩岸政治對話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9:35:24  


  中評社北京4月3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馬吳體制端出兩岸政治對話路線圖”,文章認為, 馬英九是借助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以作試探,力圖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進,就是要與大陸爭奪“正朔”地位,不願“屈從”於歷史比“中華民國”短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至少也應是“政府對政府”,不能再假借於海峽兩會的“白手套”。退,就是倘若大陸方面不接受(其實也早己預見到大陸根本不可能會接受),即退回原點,可以從容應對來個右的統派和來自“左”的“獨派”的夾攻,尤其是民進黨“賣台”的責難。而從吳敦義在“李吳會”中提出的國際活動空間訴求來揣測,馬政府對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第一步,並非是尋求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而是要求國際活動空間。詳論如下:

  吳敦義昨日很忙,一連會見了多位出席“博鰲論壇”的現任或卸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並接受台灣媒體訪問。儘管吳敦義現時仍是“平民”身份,但由於他即將就任“副總統”,也由於他曾任“行政院長”,趁此“空檔”時間進行“民間外交”活動,將有助於他就職後協助馬英九處理兩岸關係及對外關係的事務,尤其是在兩岸政治對話中爭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因而將會是馬英九的一枚活棋。如果幹得出色有表現,說不好四年後就是國民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

  吳敦義與李克強會面在台灣地區引起的回響,沒有吳伯雄與胡錦濤會面時那麼強烈。究其原因,除了是兩個會面的規格不同之外,最關鍵的,是吳伯雄提出的“一國兩區”論,不但遭到大陸方面的冷處理,而且在台灣地區也引發激烈爭論,授權吳伯雄向胡錦濤放出試探氣球的馬英九似乎是“試溫”失利。因此,此次吳敦義會晤李克強,馬英九並未授權他繼續加碼“一國兩區”,因而吳敦義並未如台灣媒體事前預測的那樣再提“一國兩區”,卻是提出了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灣民眾對國際活動空間需求有很強烈的願望,例如國際航空組織、氣候變遷公約、NGO活動等等 都希望大陸能夠重視。”吳敦義還強調,“希望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能為台灣海峽創造和平、為兩岸人民謀幸福,為炎黃子孫開盛世。”儘管同樣也遭到大陸官方媒體的冷處理,但畢竟李克強有作出正面的回應:“大陸方面認為不論是公共衛生還是氣侯變遷,兩岸要共同面對;至於涉及到國際領域的問題,雙方平等協商應該可以找到辦法,只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下去,相信中華民族會有智慧來處理這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