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政黨互動的三角關係怎樣才能構建?

http://www.CRNTT.com   2012-04-29 00:31:57  


 
  構建兩岸政黨互動三角關係的條件

  ——兩岸政黨互動應建立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因政黨的活動沒有受到法律的約束和限制,給整個世界造成了慘痛的後果。“當今世界,任何政治行為和政治目的要取得正當性,必須納入法治的軌道,因此兩岸政治交往的展開,應當採用法律的手段,將政治問題法律化,而不是將其他問題政治化”。⑦同樣,兩岸政黨互動也屬於兩岸政治交往的範疇,應當建立在法制的範圍內和軌道上運行。首先,既然按照現有的台灣法律條文規定,以民進黨為首的泛綠政黨已經由“非法”政黨轉變為合法,並擁有八年的執政歷史,在理論上和現實中的地位與作用和國民黨應該等同視之,都是在法律體制下運行;其次,當前,兩岸各自雙方都在兩岸一中架構下行使治權,對兩岸現狀(包括法制)也有了一定的共同認知。那麼,兩岸雙方政黨互動是不是也應該建立在一定的法制基礎之上?最後,兩岸政黨互動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不僅可以“以立法約束政黨、明確政黨的活動範圍、採取防禦或追懲制”;⑧還可以規範兩岸政黨互動的各種行為,包括兩岸政黨互動的原則、內容和方式等;同時也為兩岸進行政黨互動提供了法制保障。故而,兩岸政黨互動應建立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對開啟和進行兩岸政黨互動的作用不言而喻。

  ——正面評價民進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積極作用。追根溯源,黨外運動以及民進黨的產生不是社會的偶然性,而是歷史的必要性。從民進黨產生的社會背景中可以分析出:民進黨產生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在政治上,國民黨退踞台灣後,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為鞏固統治,國民黨通過種種措施,建立起專制獨裁統治,使剛回歸祖國的台灣更加民不聊生;二是在經濟上,國民黨在大陸戰敗後,反思了戰敗原因,深刻意識到發展經濟,重視民生對維持和鞏固政權的重要性,於是在台灣大刀闊斧的實行土地改革、發展工業等運動。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動,伴隨著大資產階級興起而來的是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日益受到壓迫;三是與國民黨過去大力宣導“反攻大陸”、散佈“匪共”言論、醜化大陸形象等事件有關。

  整體而言,黨外運動以及民進黨的成立在很大程度是受國民黨長期實行威權統治的弊端所致。因而,飽受壓迫的黨外力量及其運動才會方興未艾,並不斷向國民黨的統治發起挑戰。所以得出,1987年“解嚴”之前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民進黨在推翻國民黨一黨專政,推動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發展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就民進黨產生原因而言,他們並不是天生就是大陸或中共的仇家。因此,正面評價民進黨在一定特殊時期的歷史功績,對於開啟兩岸政黨互動也起著推動作用。

  ——明確兩岸政黨之關係,找到互動之基點。眾所周知,兩岸分離分治的現實是因國共內戰所導致的。因而,在兩岸尚未簽署和平協議之前,在某種意義上仍舊處於對峙或敵對狀態。如何確立兩岸政黨關係,找到互動的基點對於構建兩岸政黨互動三角關係尤為關鍵。國共關係較為複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11-1946年,國共兩黨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發展的政治產物,共同推動著中國革命事業的順利前行,他們是戰友關係;1946-1989年,因國共內戰,長期對峙,他們是敵對關係;上世紀至今,兩黨秉持“九二共識”,發展兩岸關係,他們是朋友關係。然而,“民進黨是在國共隔海對峙、兩岸互不往來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建立的。它與共產黨沒有恩怨關係,也沒有國民黨那樣沉重的歷史包袱,而且由於它土生土長的草根性,更沒有國民黨那樣複雜的國際背景,因而有望成為共產黨的盟友”。⑨對於國民兩黨之間的關係有學者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作為台灣兩個最主要的政黨,他們之間相互競爭的基本關係沒有改變”。⑩既然國民兩黨是競爭型政黨,那麼他們就應該是亦敵亦友的關係。總體而言,分析了兩岸主要三黨之間的相互關係,筆者認為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基本精神指導下,取三黨關係最大交集,將兩岸政黨各自雙方定位在朋友關係之上較為恰當;而和平又恰恰是三方所宣揚和追求的共同價值,因而應當成為三黨互動的基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