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制度落實是當前中國更為迫切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5-11 07:18:57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改革也步入了新階段,證監會四大基礎性制度建設措施罕見地聯袂出台,便是典型的例子。有媒體的統計,自郭樹清就職證監會主席以來,每四天就有一項政策出台,改革力度有目共睹,相比之下,當前的市場正面回應力度就顯得弱多了。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章文章表示,從整體的中國改革發展而言,當前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一方面,在具體領域的改革有所行動,另一方面,一旦涉及關聯部門的利益糾紛,所有的改革便陷入停滯狀態。因此,不少人士指出需要頂層設計以推動整體改革,最終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頂層制度的設計對於改革的戰略方向的確至關重要,不過,當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改革的政策以及制度都基本上是已具備,但是缺乏廣泛的認同,難以落實。

  這也是當前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主要矛盾。經過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的經濟發展經驗,我們建立起了日漸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在這個社會轉型以及制度的變遷的過程中,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的不協調乃至矛盾,也造成了經濟社會的諸多摩擦。

  依據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建立一個人們互動的穩定結構來減少不確定性,但制度穩定同樣處於變遷的狀態。而對於當代各國的經濟發展而言,特定的制度約束有著特定的經濟發展模型。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持續陷入貧困與發展的矛盾中,主要根源在於有制度約束界定下,大部分機會都對具有再分配性質的活動有利,而對生產性活動不利,這導致了壟斷,限制機會而不是擴大機會,這種制度框架下發展起來的組織將會越來越有效率,但極少誘發提高生產力能力的教育投資,這種效率越發使得社會缺乏生產性。

  轉型中的中國同樣也面臨上面所說的一些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存在大量選擇性的制度接軌。比如聽證制度,本身是個民主的科學立法程序,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往往就變形,成為典型的被聽證。

  另外還有資本市場最受詬病的基金收費制度,國際通行的做法,通常是只有基金實現盈利才能收取交易管理費,但是基金制度在引進國內的時候,就選擇性地删改了這個前提,使得國內基金公司成為坐收管理費的制度獲利者。事實上,在政府管理以及經濟、法律各個方面,隨處可見制度的選擇性失明帶來的社會發展失衡問題。成品油價格機制或許是最突出的。

  文章認為,從中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出發,頂層制度設計固然重要,而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相應的制度,對今天的中國更為急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