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越南要建“美式國家”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10:37:10  


 
  □ 但是越南官方的底線是萬萬不變的,因此不可能建設什麼美式國家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莊禮偉認為,越共有三個底線:絕不允許多黨制、獨立宗教領袖和異見分子的存在。越共十一大召開前夕,越南官方媒體再次明確批判多黨制。在越南,公開倡導多黨制屬違法行為,將受到司法處置。有些中國媒體報道的越南已經實行多黨制以及2006年複建的民主黨(越共前總書記黎可漂是該黨領導人)已被允許公開參政等等傳聞,都不準確。目前在越南,主張多黨制的民主黨被官方明確為非法組織,其骨幹成員有許多已受到司法處置。而所謂的越南開放黨禁或者報禁都是訛傳。

  □ 事實上,革新可能正是為了維護底線

  越南革新有很長的過程,而最初只是在經濟上的,後來越南高層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了,如果在政治上不做一些革新是跟不上的。所以越共在1996年和2001年的八大和九大上都著重討論了這些問題。當然,蘇聯的教訓,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以及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發展都對此有帶動作用。越南共產黨最重要的底線毫無疑問是保證一黨的執政地位,保障政權的合法性。

  民主的開放似乎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越共執政的合法性:與越南國內聯繫緊密的海外流亡政黨和反對勢力一直要求越共結束一黨執政,實行多黨制。但越共卻以逐步開放主動回擊了海外民主運動:越南已經有不同的力量和聲音,無需多黨制。而越南人民在目前也比較滿足這樣的局面,認為自己享受到了選舉的自由,這當然也為越共爭取到了民意基礎。再加上越南也沒有發生過大清洗或者大規模的內鬥,所以人們對執政黨並無惡印象。越南人最關心的不是一黨還是多黨執政,而是經濟發展、腐敗問題和南海問題等。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政治系教授卡萊爾.A.泰耶爾認為,自1986年起,越南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法性就依靠多個來源,如領導人的個人魅力、胡志明的遺產、成功保衛越南不受外國侵略以及減少貧困和高速經濟增長率所帶來的政績合法性。越南一黨制國家已經逐漸試圖把合法性建立在“法治”和憲政的基礎上(當胡志明的遺產等影響減弱時,就需要尋找新的基礎)。當面對持不同政見者要求實行多黨民主時,越南政府的默認立場是直接鎮壓。但是,當越南一黨制國家面對來自黨內或社會精英的挑戰時,它的反應在一定意義上是積極的。例如,領導層接受了反對鋁土礦開發聯盟的批評意見,對相關部門做出指示要下更大力氣做好環保工作,並讓國民大會對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等。

  不過,底線是不能碰的,這也會觸犯到許多既得利益者。越南的權力較別的社會主義國家更為分散,商業和政治的既得利益者都會阻止革新。

  三、新氣象可能也學的不是美國,而是前蘇聯、東歐

  □ 有分寸地擴大“統一戰線”與美式民主是兩碼事

  國際問題專家陶短房認為,越南的革新學習的對象是50年代蘇聯、東歐“第一次變革”時期的“全民黨”和“統一戰線”,而並非西方政體,甚至也與戈爾巴喬夫式的“新思維”拉開一定距離。越南的普選和差額選舉並非始自今日,而是從1993年第10屆國會選舉即開始;普選、差額選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參選,在國際社會主義史上也並不罕見,如華約時代的波蘭、匈牙利,甚至齊奧賽斯庫時代的羅馬尼亞,都曾不同程度上推行過這類選舉方式,並容納民主黨派的存在。而這樣做,實際上是有分寸的,這個“分寸”就是在擴大黨的民意基礎、擴大統一戰線代表性同時,牢牢確保黨對政權的控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