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應擺脫人民幣情結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11:17:27  


糾結於貨幣是錯誤的,會適得其反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訊/“對於迫切需要經濟增長的美國來說,中國市場准入的機遇遠遠大於人民幣的威脅”。2012年第19期《新世紀》雜誌(5月14日出版)登載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耶魯大學教授斯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的評論文章“美國應擺脫人民幣情結”,詳文見後:

  七年來,美國一直糾結於人民幣匯率,而對中美關係更重要的問題視而不見。是時候重新思考政策重點了。
 
  2005年以來,美國國會不斷嘗試立法,以保護美國工人不受臆想的、來自廉價人民幣的威脅。民主黨參議員舒默和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哈姆共同推出第一個中國貨幣法案後,兩黨就開始共同支持這類措施。其理由既簡單又煽情:美國年均商品貿易赤字高達GDP的4.4%,創歷史新高,其中35%的赤字來自中國。據說是由於中國操控人民幣。許多政客、商界領袖和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必須升值,否則就要對中國進行制裁。
 
  2011年民調顯示,6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構成了嚴重的經濟威脅;貨幣問題在總統競選中非常重要。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承諾一旦就任總統,就會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然而,這種邏輯是錯誤的。首先,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多邊的。2010年美國與88個國家有貿易赤字,多邊貿易不平衡的根源在於美國儲蓄不足,單靠對某一雙邊匯率施壓是無法解決的。實際上,美國的威脅來自國內。片面指責中國,只會妨礙美國實施其內部改革,即通過削減赤字來提高儲蓄,以及鼓勵家庭儲蓄,而非依靠資產泡沫。
 
  其次,2005年年中至今人民幣升值了31.4%,遠高於“舒默-格雷哈姆法案”最初呼籲的27.5%。“廣場協議”讓日元大幅升值,嚴重挫傷了日本經濟。中國人對此教訓印象深刻,轉而選擇了漸進式升值。最近人民幣國際化動作不斷,資本賬戶更加開放,匯率浮動範圍擴大,目的都是為了使人民幣匯率最終由市場決定並且完全可兌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