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8個億的體育場,說沒就沒了

http://www.CRNTT.com   2012-06-06 11:13:25  


建設投入約8億元,使用壽命卻不到10年。6月3日,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被爆破拆除,圖為爆破現場。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拆除綠島體育中心,讓公眾心痛。但更需要反思,今後應該引入怎樣的評估和監督機制,避免因城市規劃的短視而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新京報》今日刊載評論員於德清的文章“8個億的體育場,說沒就沒了”,詳文見後:

  在一樁樁房地產交易中,市民對體育公共設施的需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建設投入約8億元,使用壽命卻不到10年——6月3日,曾經是亞洲最大的室內足球場“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被爆破拆除。

  據沈陽媒體報道,這座體育場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綠島體育中心被拆除之後,它的舊址將用於商業地產開發。昨日,沈陽市蘇家屯區政府回應稱,綠島體育中心由一家民營企業作為主體投資興建,但“場館未達到投入使用的標準,一直處於閑置狀態。為保證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開發,決定進行徵收拆除”。

  五年前,沈陽曾經爆破拆除了五里河體育場,那裡曾經是中國球迷心中的“足球聖地”,見證了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歷程。可惜,球迷的情感並沒有保住五里河體育場。而五里河體育場的舊址同樣用於了商業地產開發。綠島體育中心不管是民營的,還是政府投資的,在老百姓看來,都屬於城市的公共設施。

  8個億的體育場,說沒就沒了。——一個城市搞商業開發,為何屢屢要和體育場過不去?

  從五里河體育場的“猝死”,到綠島體育中心的“英年早逝”,並非偶然。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城市按照房地產開發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帶有公共屬性的體育場步步退讓於“經營城市”的功利計算。這不只是一些地方的短視與浪費,事實上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土地財政收入或許遠遠優先於公共利益。

  沈陽兩座體育場相繼被拆除,又正好與房地產開發的演進步伐保持了一致。眾所周知,5年前,房地產開發的重點區域主要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城區,近年來,中心城區基本已無地可用,新開樓盤和新入市交易的土地,遂向郊區拓展。

  這或許會讓綠島體育中心的土地獲得更多的市場溢價。但這座當年被稱為沈陽標誌性建築、亞洲第一的室內豪華體育場館從規劃到被拆除的歷程,值得思考。

  既然是民眾需要的公共設施,規劃之初就應該考慮到民眾的健身需求。市民需要體育場,不只是方便觀看大型賽事,更希望出門不遠就能去這些地方鍛煉、健身。把體育場建在人煙稀少的郊區,其規劃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質疑。因而,即使是由民企投資興建,也不該想建就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