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貞昌的“矛”與“盾”

http://www.CRNTT.com   2012-06-13 08:35:09  


謝長廷與吳釗燮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的看法可謂南轅北轍。(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港報評論員朱穗怡今天撰文《蘇貞昌的“矛”與“盾”》表示,蘇貞昌任用在民進黨兩岸路線上立場對立的吳釗燮與謝長廷,無異於推銷矛和盾的“賣兵器者”,其兩面手法可能有助於平衡黨內派系爭鬥,但卻不利民進黨兩岸路線的轉型,更讓人懷疑其是否真有與大陸交流的決心。 
 
  “自相矛盾”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講的是古時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他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他又說:“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堅實的東西都能被刺穿。”這時,一個看客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結果不難想像,不論賣兵器者的矛能否刺穿盾,都無法自圓其說。不少人在聽了這個故事後,都會嘲笑賣兵器者何其愚蠢。但在現實生活中,做出自相矛盾之事的大有人在。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蘇貞昌便是那“賣兵器者”。

  民進黨自今年1月在大選中敗北後,黨內外要求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的聲浪此起彼伏,但由於時值民進黨主席選舉,各界遂把焦點放在該黨的權力鬥爭方面。兩周前蘇貞昌當選黨主席後,黨內關於轉型事宜又浮上水面。對於如何與大陸交流,蘇貞昌目前雖然沒有新的論述,但枱面下則是“鴨子劃水”,動作不斷。他勝選當晚即提出復設“中國事務部”,而近日島內政壇則盛傳將由謝長廷主管民進黨內的兩岸事務,而謝長廷亦表示“聽從黨主席安排”。然而,上周蘇貞昌任命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為政策會執行長。政策會負責向黨的權力核心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言,包括黨務工作、島內民生、兩岸關係等,而“中國事務部”顧名思義,主要是研究兩岸事務。可見,兩個部門的功能有重疊的部分。但最大的問題是,謝長廷與吳釗燮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一事的看法可謂南轅北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