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天勇:收入差距大的症結

http://www.CRNTT.com   2012-08-08 08:32:44  


  中評社北京8月8日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GD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但整體財富的積累卻沒有理想地帶來公平合理的分配。中國經濟總量擴大的同時,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拉越大。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福利問題困擾著普通老百姓,也困擾著研究收入分配的專家學者。

  就此,英才雜誌日前專訪了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他認為,收入分配問題,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而改革是必須要走的道路。“不改革就沒有前途。沒有改革的推進,收入分配的根源性問題就無法解決。”文章如下。

  城鄉差距是最大症結

  問: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你認為收入分配的症結在哪裡?

  周天勇:中國收入分配的問題比較複雜,最大的症結在於城鄉差距。

  中國幾億農民的年均收入才幾千元,而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是他們的三倍,這對總體的基尼系數權重影響非常大。如果單從城市或者農村角度來講,基尼系數(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在0和1之間,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都在0.4以內,但是兩者一綜合就到了0.5以上。所以城鄉差距是基尼系數最大的影響因素。

  城鄉差距有歷史和結構的原因。解放以後,中國採取了城鄉分割的經濟制度,農民無法向城市流動,經過三四十年,農村最後積累了一批50、60、70歲的農民,他們從事農業生產,一年的收入只有3000塊錢左右。而與之相對應,他們的孩子去城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了2000元左右。中國農村占全國36%的勞動力,才創造了10%的國民生產總值,留守老人加上留守婦女和兒童大約50%的農村人口分配這10%的GDP。另外,上世紀90年代末和20世紀初,有些農民進城還把一部分收入寄回家,特別是50後、60後和70後寄的錢很多,但現在80後、90後基本不給家寄錢,這就導致寄希望於打工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所以,中國的城鄉差距是歷史城鄉分割體製造成的,是二元結構的深層次反映,是過去反城市化的後果。

  問:解決的辦法是什麼?

  周天勇:有兩個辦法。一是減免稅費,通過給農業減稅,加大對農業的支持,防止差距越拉越大。第二要積極地推進城鎮化,將低收入人口轉移到城鎮變成高收入人口,後者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的老齡人口即使轉移到城鎮,也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這部分人也難適應城市生活。所以只能等待時間的推移,隨著這部分人口的自然減員,其在人口中的比例會逐步縮小。

  以上的兩個辦法都需要通過一系列改革來實現,比如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宅基地拆遷辦法的完善等等。要讓農民從農村退得出,城市要進得來,要有業就,有房住,有社保,有公共服務。如果沒有這些制度的改革,結構調整不會很順利。

  問:結構調整遇到的最大問題在哪裡?

  周天勇:縮小結構性的城鄉差距,僅僅通過改革,而不調整結構,不推進城鎮化,是沒有用的。這是歷史性的問題,急不得,只能等待。

  但有一種改革是不對的。有關決議稱要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工資翻一番,提高兩個比重: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勞動工資收入占GDP的比重。問題是,政府能控制的漲工資的領域,只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財政能支出的也是這些部門。但是這些部門漲得越多,收入差距就越大。而個體戶和民營企業是沒辦法控制的,這些企業漲工資只能增加其運營成本。現在的民營企業經營本來就很困難,增加負擔只能導致其加速破產,因此這種改革思路是錯誤和不可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