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郝龍斌再現變色龍本色或將兩頭不討好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08:48:20  


 為紀念鄭南榕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北市府將鄭當年自焚地點的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命名為自由巷。昨天上午台北市長郝龍斌(左)與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右),出席揭牌儀式。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訊/澳門新華澳報評論員富權今天撰文“郝龍斌再現變色龍本色或將兩頭不討好” 認為,自我標榜反對“台獨”的郝龍斌近來動作頻頻,如親自參加紀念“台獨烈士”鄭南榕的“自由巷”命名揭牌儀式,並在致詞時大談應讓陳水扁保外就醫,討好民進黨人,是在為自己挪火煮食,爭取“二零一六”的“入門券”,是典型的“變色龍”行為。文章詳論如下:

  相對於民進黨在“二零一四”和“二零一六”競合中凸顯的“蘇蔡相爭”,國民黨內也有“二零一四”的“江連相爭”和“二零一六”的“吳朱郝相爭”。人們一致分析,在二零一四年“七合一”選舉中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問題上,儘管馬英九屬意於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江宜樺,但一來江宜樺至今仍未加入國民黨,二來連勝文為“五都”選舉挨了一槍,為國民黨得以險勝居功至偉,全黨上下都感到對連家有所虧欠,從而產生“補償”之意,因而未爭已經定局,除非是連家出於種種原因不讓連勝文出戰。

  但“二零一六”之爭,則相對複雜。目前已被看作是參與競爭的人選,有“副總統”吳敦義,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三人。其中雖然吳敦義的年齡比馬英九還要大兩歲,但從馬英九挑選“副總統”搭擋人時千挑萬揀中選他的情況看,馬英九仍然是將他視為“接棒”的第一人選。但是,吳敦義的爭議性較大,馬英九的“計劃”未必能趕得上實際形勢的“變化”。

  郝龍斌的最大潛在優勢,是可以順應台灣地區多任“總統”,包括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都是從凱達格蘭大道東端台北市政府大樓走到西端的“總統府”之路。但在國民黨人的心目中,郝龍斌曾是新黨召集人,並曾為迎合陳水扁的“族群大和解”出任“環保署長”,與關中的寧可放棄“任期保障”,也要辭去“考試院”副院長的錚錚骨氣相比,是求官高於政治理念。而且他作為堅決反“獨”的新黨召集人,竟然提出“一中兩國論”,成為李登輝後來提出“特殊兩國論”的濫觴。後來為了參選台北市長,又重返國民黨,因而被不少新黨人視為“變色龍”。但由於他的父親郝柏村秉持堅決反“獨”立場,卻又被民進黨人消遣為“軍閥之子”、“權貴二代”,因而是藍綠兩頭不討好。更因為在多次縣市長政績評比中,他都是與國民黨籍的基隆市長張榮通“吊車尾”,與民進黨縣市長的“綠色執政,品質第一”相比,形成強烈的反差,因而被普遍認為一旦離開“藍軍候選人躺著也能當選”的台北市,他能勝選的機會很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