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慈善有成本,專業人員領薪無損道德

http://www.CRNTT.com   2012-08-30 11:23:29  


大陸慈善黑幕不斷的情況下,專業人員領薪自然有爭議。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有償”與慈善並不衝突,然而在中國目前這種運作不透明、慈善黑幕不斷的背景下,如果一味只求“有償”,不求運作過程中的賬目公開透明,專業人員領薪自然會有爭議。要想“有償”合理,就必須把慈善裝進“玻璃口袋”。網易新聞評論另一面今日刊發專題“慈善有成本,專業人員領薪無損道德”,全文內容如下:

  近日,浙江市慈善組織施樂會被爆出雇傭“有償社工”籌集善款,被網友稱為“騙捐”,一時間引起極大的爭議。慈善募捐中,“無償”確實比“有償”顯得更加高尚、純粹,但一味高標準地苛求完全“無償”參與慈善,其實既不現實也不必要。有償與慈善並不衝突,慈善成本既然存在,就必須向公眾公開透明。

  一、有償與慈善並不衝突

  公眾偏向於“做好事不求回報”,在慈善黑幕不斷的情況下,無法接受用善款支付成本開支

  在公眾的字典里,從事慈善行業的人必須是有道德的,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完美的道德容不得任何沙子,做好事就要不求回報。中國的慈善長期在“非透明”的環境下運行,善款被挪用的情況不斷被爆出,正是基於此,任何對慈善不敬的行為,包括擅自動用善款支付成本開支,或者利用慈善牟利,在公眾眼里都是無法接受的。在不少公眾仍以"零成本"來要求公益機構的情況下,為避免公眾誤解,基金會就會以"零成本"來吸引捐款者,以“零成本”的噱頭來建立社會公信,以達到在短時間內籌款數額增加的目的。

  慈善機構宣稱“零成本”,並非是在運作過程中不產生任何行政費用,而是指公益慈善活動的行政管理費用不從慈善捐款中支取,將運作過程中的成本通過其他途徑承擔,“零費用”慈善之所以在中國備受推崇,其原因在於公眾慈善意識不成熟、慈善組織缺少有效監督、捐款的稅收激勵不夠等。

  “有償”帶來高效,美國基金會工作人員的效率是上海基金會員工的3倍左右

  在美國,募捐行業是一個分工度很高的專業行業,慈善組織的募捐活動牽涉眾多,非一人能夠完成,而需要眾人群策群力,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多專業人員參與其中。一般來說,參與專業募款的人員主要包括募款顧問和專業募款人等。

  據資料顯示,美國基金會資產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平均工作人員數21人;在5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的,平均工作人員數4.5人;在2500萬美元到5000萬美元的,平均工作人員數3.5人;在1000萬美元到2500萬美元的,平均工作人員數2.5人;在500萬美元到1000萬美元的,平均工作人員數2人;在500萬美元以下的,平均工作人員數2人。根據2011年《中國基金會發展報告》數據,上海基金會平均總資產6751萬元,平均從業人數則為7.6人,如果根據美國標準,平均工作人員數應僅為2.5 人,可見美國基金會工作人員的效率是上海基金會員工3倍左右,專業募款人員的加入使美國慈善機構募款更加規範高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