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學生何必著急赴美留學?

http://www.CRNTT.com   2012-08-31 12:56:44  


 
  但美國初等教育有很大缺陷。國內認為美國教育培養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死記硬背。一位美國同事的兒子是中學辯論隊成員。一次,辯論“美國是否應該援助巴基斯坦”,他抽簽抽到正方。料定其對手沒什麼地理知識也不會想到看地圖,本人建議他上來就問巴基斯坦在哪裡?巴基斯坦西部與伊朗接壤,北面與阿富汗毗鄰。美國在阿富汗打仗,與伊朗則有可能打仗,應該盡量跟巴基斯坦搞好關係。結果一招就勝了。你看,反方盡可批判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但是,如果腦袋是空的,沒有足夠的死記硬背知識,他的批判必然也是空的。

  如果心思不在中國高中,就會錯失很多知識,特別是有關邏輯和統計的那些今後最有用的數學知識。不久前,筆者在微博上與某旅美學者有過一個回合的交往。《經濟學人》中文微博摘錄其雜誌一篇書評:“美國的社會流動比其他國家更難:丹麥收入最低的20%群體的子女,有四分之三能在成年後擺脫困境;在被認為階級分明的英國,比例也有70%;而美國卻還不到60%。”該學者認為這是北歐制度優越的表現。其實,如果具備中學數學程度,不用拍腦袋就知道那篇書評的論證有問題。

  單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之子女有75%在成年後爬出這一群體,甚至都不需要經濟發展。假設經濟衰退,丹麥收入最高的20%人口之子女有75%因破產而掉下收入最低群體,就會把原來屬於該群體的人擠出75%。如果爬出去的75%說明制度優越;那麼從收入較高群體掉下來填補空位的人怎麼說?爬出者多;則下掉者也多,這是否說明制度低劣?從這樣的統計了解社會流動,必須考慮爬出和下掉各種具體情況。與其搞得這麼複雜,還不如簡單地問:沒什麼人際關係的新移民子女,要是也有依靠個人努力追求幸福的清教式動機,他們在經濟上超越父母的幾率有多高?——這就是本人向那位旅美學者所建議的。

  從這一角度觀察,結論大概會和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新小說《追日》(Solar 有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中譯本,黃昱寧譯)裡,男主角的感慨差不多:只有在美國,一個外國人,才能憑著利用太陽能的新點子,從地方政府那裡批到一大塊地,並且非常順利地申請到大筆風險投資。

  即使知名如《經濟學人》周刊,即使扛著為低收入者發聲的“政治正確”大牌坊,也不可能比數學更權威。中學數學程度是基礎的基礎。這個基礎沒夯實,堆上再多的花花詞藻,也是要倒的。學好國內中學所能提供的基礎知識,即使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盡早留學,你仍然可以確信自己確有所長。

  (作者為旅美學者,文章原標題為《別裁美體談留學》)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