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對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政策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08:42:52  


  中評社北京9月7日訊/“潛在增長率”是在潛在產出基礎上延伸而來的概念,指經濟處在潛在產出水平時的增長率。潛在產出是指在既定的技術和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條件下,在不引發加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可持續的最高產出。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李若愚文章表示,潛在增長率可視為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水平和長期趨勢水平。據測算,改革開放以來(1978-2011年),中國年均潛在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的高水平。但自2007年潛在增長率出現拐點,逐步小幅放緩。“十一五”時期年度潛在增長率已回落至9%左右。

  中國潛在增長率在2007年出現拐點

  文章分析,從影響潛在產出的因素(勞動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看,“十二五”時期年度潛在增長率將進一步放緩至8%左右。

  1、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工資成本上升。

  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供給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助推力量。但目前勞動力供給正在由“過剩”逐漸過渡到“短缺”。

   一是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在放緩。根據歷次人口普查數據,15-64歲的人口數量1982-1990年年均增長約1707萬人,1990-2000年年均增長約1314萬人,2000-2010年年均增長約1105萬人。2011年末,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是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據聯合國預測,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在2015年達到峰值,隨後開始下降。

  二是受勞動力受教育時間不斷延長等因素的影響,勞動就業時間不斷推遲,就業人員數量增長放緩。就業人員數量年均增速“九五”時期為1.15%,“十五”時期下降到1.02%,“十一五”時期進一步下降到0.07%。

  三是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在放緩。2004年以來,“民工荒”持續上演,目前已由沿海發達地區擴散到內地,由春節期間的暫時現象演變為全年持續存在的普遍現象。這說明農村勞動力已告別了無限供給的時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年農民工數量13181萬人,2010年增加到24223萬人,4年間平均每年新增農民工2761萬人,但2011年僅比上年增加1055萬人。

  四是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無論是總量上的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還是結構性的“民工荒”,其結果都是中國工資水平快速上升。1991-2000年中國職工平均實際工資年均增長7.4%,2001-2010年上升到12.5%。2001年以來農民工實際工資增長較快,2001-2010年間用不變價計算的實際工資年均增長約為8.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